首页 > 新闻 > 正文

【纪实】松滋市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时间:2017-05-31 17:33

来源:正和恒基

作者:宋玮 闵颖

评论(

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松滋市区与小南海生态涵养区之间。在松滋市“生态立市”的战略指导下,稻谷溪湿地公园是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的开篇之作。正和恒基在统一全园整体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城市、生态两种景观风貌,同时在活动布局、交通布局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达到生态、城市两种属性在同一园中的过渡、融合,以此打破了城市与生态涵养区间的“围墙”。

blob.png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自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全国各地纷纷进行生态格局规划,建设水源涵养地、生态涵养发展区等生态涵养区域。

作为城市公共绿地体系的重要部分,公园的功能越来越复合,不仅提供游人休闲游憩的场所,也兼具健全生态、减灾防灾、文化教育等诸多功能。在城市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大潮下,居民及游人对公园也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城市高度人工化的绿地,而是渴望回归自然。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位于城乡过渡区域的公园的建设逐渐成为城乡重要的建设内容。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就是此类公园的一个典型案例,肩负维护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和满足居民游憩需求的双重责任。

但是,作为新兴的公园类型,这类公园的建设理论和实践都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方法。怎样既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又同时保证生态自然本底,与生态涵养区属性统一是这类公园设计的要点。正和恒基,一家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在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融合生态与城市双重属性,调和两者矛盾,以此打破了城市与生态涵养区间的“围墙”,也为探索城区与生态涵养区之间的公园的设计模式及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项目背景

稻谷溪公园位于湖北省松滋市。松滋市,北临长江,并有松滋河经过,潺潺流水孕育了荆楚人民,自古便以农田、渔业为主要产业,是汉江平原重要的鱼米之乡。

十三五期间,松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拟建设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在70平方公里的涵养区中,稻谷溪湿地公园作为其建设的先期工程,是整个涵养区的开篇之作。

稻谷溪公园地处主城区东南角,位于小南海涵养区与主城区的联络带上。区别于城市中心公园及生态涵养区,稻谷溪公园应兼具现代城市及生态涵养双重属性。

blob.png

图1 项目区位图

2.突破城市与生态间的“围墙”

2.1稻谷溪公园的属性

对比松滋市的公园现状及绿地规划,松滋市城区目前投入使用的公园仅两处,其中言程公园利用率最高,但仍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在松滋市规划建设的10个公园中,稻谷溪湿地公园是最早开始设计施工的,且面积最大,也是其中首个以湖泊水体为资源载体的城市公园。因此,公园的城市属性颇受重视。

blob.png

图2 稻谷溪公园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位置

如何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同时又能保证自然本底,与生态涵养区属性、功能相统一,是该公园的设计要点。本次设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力图在公园中融合生态与城市双重属性,打破城市与生态涵养区之间的“围墙”。

设计中将公园整体作为从城市向生态的过渡过程。首先在生态功能上进行统一的控制,随后将城市休闲活动内容集中布置在北部区域(临近城区),通过大水面(湖体)过渡到以生态湿地为主的南部区域(承接小南海)。这种过渡变化由主园路串联引导,并通过一致的材料、植物等统一全园设计语言。

2.2打造公园本底,统一全园基调

作为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的重要部分,在设计中保持稻谷溪湖的调蓄、涵养功能是建设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首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稻谷溪湖存在水面大而无变化;湖体与鱼塘分离,水系不循环;现状水质较差,水体自净能力弱;枯水期丰水期水位变化明显等问题。因此,我们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利用现状鱼塘建设湿地上。

blob.png

图3 水系现状图

 2.2.1构建多样湿地

历史上,稻谷溪湖及周边鱼塘区域都是自然湖体,后湖体逐渐被侵占为私人鱼塘,原有的生态效益锐减。设计中,我们破除现状硬质堤坝,保留部分堤坝肌理,恢复自然形态的湿地。同时连通水系,保障湿地的自净能力。

设计之初,我们得到当地物种名目,其中鸟类共包括15目类,28科。鉴于各类别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有所差异,我们在设计中将大水面、滩涂、芦苇沼泽、乔木林带、灌草丛等生境按一定比例设置于园中,以期为多种鸟类提供差异化的栖息场所。同时设计集中的湿地区域,远离游人活动,减少人类对鸟类栖息地的干扰。

blob.png

图4 栖息地分布示意图

 2.2.2改造闸坝保证水位,防止夏季雨涝

松滋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属于夏季雨水较多区域,2016年夏季水涝灾害严重。在稻谷溪公园的设计中,我们尽量保留并改造原有水闸,增加湖体容量,保障湖体的调蓄功能。

同时设置分级驳岸,保证安全的同时兼顾景观,规划可淹没区。可淹没的临时性景观区域,多设置木栈道、景观小品等,种植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不设置主路、建筑、大乔木等永久性景观。

blob.png

图5 分级驳岸示意图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