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重磅】《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印发

时间:2017-04-15 21:30

来源:环保部

评论(

支撑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等重点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发布了纺织、合成氨、磷肥、柠檬酸、钢铁、化工等 25项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提升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水平。截至“十二五”末期,现行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 64 项,控制项目达到 158 项,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控制水平相当。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占我国工业废水中相应排放量的 80%以上,汞、镉、铅、砷、六价铬等重金属排放量占相应排放量的 90%以上。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的要求,研究提出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标准适用性解决方案,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排放控制,促进畜禽养殖业生产模式转变。

4. 标准管理向全过程工作模式转变

“十二五”期间,环保标准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模式从以标准制修订为主向标准制修订、宣传培训、实施评估的全过程模式转变。为检验和提升环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标准在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减排、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启动重点标准实施评估工作,鼓励由第三方机构牵头,环保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参与,了解标准实施情况,分析制约达标的关键因素,提出标准制修订建议。大力加强标准宣传培训,平均每年面向全环保系统举办培训 3~4 次,累计培训 5000 余人次,带动地方培训约 2 万人次。此外,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期刊、报纸、热线等多渠道开展标准宣传,大大提高社会各界对环保标准的理解和认识。

(二)环保标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标准制修订项目进展滞后

为满足环境保护工作对标准的需求,“十一五”以来,启动了近1800 余项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完成并发布 1128 项,另有约 600 项尚未完成。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制约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瓶颈问题突出。例如,部分项目相对超前,科研及实践基础尚不能支持标准的编制及发布实施;部分项目工作基础不牢、内容不全、深度不够,编制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相关工作;部分项目承担单位对标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沟通协调保障不足;标准管理任务繁重,专业程度要求高,技术人才队伍力量不足。上述原因导致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无法及时支撑管理需要。

2. 与排污许可等新型制度的协同配套亟待加强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我国正逐步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基础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新体系下,国家、地方环保标准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等制度的衔接配套需系统梳理,明确标准的定位与作用。同时,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中有关达标排放量核算、达标判定、监测频次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尚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排污许可管理的要求。此外,《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针对改善环境质量提出了明确的国家目标和具体行动措施,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等各类环保标准与重点工作的支撑配套、同步发布实施的技术及管理保障措施尚不健全。

3. 标准制修订的科学基础需夯实强化

环保标准的制修订需要大量实际数据作为基础和支撑,但目前部分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实地调研不够充分,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同时环境质量日常监测、监督性执法监测数据,以及相关科研项目积累的成果等数据共享程度不够,导致一些标准缺乏有力的数据作为支撑,基础不牢。此外,对于基础数据如何在污染物筛选、限值确定、达标判定以及达标率测算中应用,缺乏系统的方法学总结与提炼。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修订方面,对达标技术的评估、标准实施经济成本及环境效益预测分析的科学支撑不足。在环境监测类标准制修订方面,重实验室分析,轻样品采样、保存、干扰消除以及前处理方法研究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环境监测类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配套实施的适用性不强。

4. 标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着力提升

新型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部对标准管理职能的调整均对环保标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标准制修订项目仍然存在立项环节把关不严,时间节点管理不够严格,项目审查缺乏更为客观、公正的评审机制,专家技术把关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标准技术支持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职责不清晰,标准技术支持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影响制约标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和突破环保标准发展瓶颈问题为重点,补短板、建机制、强基础,建立支撑适用、协同配套、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环保标准体系与管理机制,为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标准支持。

(二)基本原则

1.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重点,全面加快推进各类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在研标准项目推进力度,发布一批、整合一批、转化一批、终止一批。同时,严把项目立项关,控制标准计划规模适宜,标准体系精干有效。

2. 服务中心,支撑管理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配套排污许可制的建立与完善,围绕《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实施,推动关键标准制修订,加强相关标准衔接配套,发挥协同作用,支撑环境管理。

3. 注重科学,夯实基础

完善标准制修订技术方法,强化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的基础性调查与研究,以符合科学规律为基础,以满足管理需求为目标,加强标准的环境效益、经济成本与社会效益研究,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