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薛涛:北京环保产业发展如何走出隐忧?

时间:2016-01-04 16:22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薛涛

评论(

“目前,北京市的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大、发展机会多,与国内其他省市地区相比位居前列。但是,市民依然对当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表示不满。”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访谈中表示,在过去二十年里,北京的环保产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依托很多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禀赋条件,北京的环保产业依然存在很大契机。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将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北京市的环保产业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本文根据薛涛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访谈对话内容整理)

四大优势,北京环保产业得天独厚。靠近中央政府资源是北京市环保产业的一个最大优势,环保产业是政策导向型产业,政策敏感度很强,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这是北京先天的优势。科研资源是北京市的另一大优势,北京拥有相比其他地区领先的设计院、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专家型人才也是相对较多,为北京储备了足够强的软实力。北京的第三个优势是资本,金融街现在已经成为汇聚金融资本、引领金融力量的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此外,北京拥有新三板,在环保领域,北京具有很强的接通资本市场的能力。国际化是北京的第四个优势,像威立雅水务、苏伊士环境等外资企业在北京都设有分公司,这对于北京市企业对接国外技术有很大帮助。

从北京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看,未来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必须正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好合理规划:

其一,实力背后的产业布局隐忧

640.jpg

12.png

E20研究院基于2011年中国环保产业统计调查相关数据并经相关统计模型测算,分析认为,中国环境服务业已形成一横一纵的发展版图,其中,北京市处于环境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一类省市,且为唯一一家。

在北京市的优势条件下,发展了一批实力很强的环保企业,主要集中在水和固废两大领域。他们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竞争力也非常强。这些企业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投资运营企业(即E20环境产业地图所定义的A方阵企业),一类是中小型技术类企业(即E20环境产业地图所定义的C、D方阵企业)。(大气领域也有很多优秀公司比如国电清新,但在全国同类企业分布规律上并不如第一类集中度明显。)

北京市的水务市场发展较早,培育了像北控水务、首创股份这样的国有企业。因为在水领域现在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进入到资本抗争的时代,所以这些企业逐渐转变为大型投资运营企业,也即重资产环境集团。在PPP的大潮流下,这类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试图进入E20环境产业地图A方阵的投资运营企业中的中小型私有企业难以存活。这同样也是由我国金融体制导致的结果。

从固废市场来看,尤其是在垃圾领域,由于前期谨慎过度,又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有点被垃圾围城导致手忙脚乱的感觉,北京市垃圾领域链条完全被打散,错失了近万吨的市场机会,以及直接培养属于北京市的垃圾焚烧龙头企业的机会,出手未成拳头而成五指(前有金州高安屯,后续环卫、首钢、绿色动力等等各自分走一杯羹…….)。北京市对市场化企业的敏感度,以及对环境服务型企业的主动培养都是欠缺的。在垃圾焚烧领域有一个典型案例——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南海区的企业,成功上市并且通过后期并购,成为E20环境平台年度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之一。还有排名第三的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从设计院到垃圾填埋焚烧环卫一体化,也在市场上攻城掠地。相比之下,北京市的垃圾市场发展平平,虽然绿色动力、北控水务和首创环境在该领域也发展不错,但是如果在市场上竞争,分散到五家(还有环卫和首钢)以后,本地资源的支持力度优势肯定比不过上海环境、瀚蓝环境和深圳能源,所以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北京市深思。

其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依赖“憋”与“偷”

北京市环保产业的发展还要重视中小型技术类企业的发展,从北京市环保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来看,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科研转换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所导致的。

对环保领域市场分析,目前所有的实用性技术,不是私营企业自己实验室“憋”出来的,就是从学校实验室里“偷”出来的。仅就从学校实验室而言,偷的过程能不能更合法化,更有效率,更有意义?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虽然偷本身是不光彩的,转换效率也很低,对科研竞争的秩序也有伤害。但这些技术必须在私企的土壤上生长,才能成长的茁壮。

由于国有企业对技术市场特别不敏感,以及不许犯错的企业文化,所以不适合做科技转化,国企更擅长的是做资本和运营管理。环保领域的基础问题比较琐碎、分散,水、大气、固废等环境要素的广泛性和难以可量性导致很多环保问题,而且新问题的出现和老问题的迭代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国企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必须是由一些中小企业去做才能成功。中小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为实际应用,然后将应用转让给大企业,让大企业去做投资运营;大企业做好市场化,与中小企业形成生态圈层,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

其三,借力平台型企业的5大角色作用

环保产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技术迭代性强,从而导致中小科技企业与高校的衔接项目存在很多争议,一是认为研究类课题并没有实际应用;二是学校所研究的内容在实际中也用不上。这会阻碍中小型环保技术企业的不断发展,所以需要平台型企业在中间搭建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要发展产业服务业来为环保产业提供信息、传播、品牌、咨询、金融等综合服务,促进产学研机构的有效对接。

在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平台型企业扮演了多个关键角色:

1、“翻译”官

大专院校的老师基本不懂企业的需求,企业也不懂学校老师的研究内容,因此需要有中间人做“翻译”。传统上产学研结合,只是简单凑在一起,但是现在仅仅凑一起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顶层设计,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平台机构来承担这样的工作。

2、机制设计师

国家正在突破机制设计这一部分,但是目前依然非常复杂。机制设计就是合理的让老师避免风险,由专业的第三方平台机构来帮助老师做“防火墙”,设计好利益分享机制。国家课题成果用在私人企业,需要有专业的机构去研究、设计、对接,给政府、企业、学校做好各种约定、规则等事项。

3、资本引路者

借助资本力量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这需要有专业的平台机构对初创基金和VC进行设计,让学校及科研机构很好的参与到资本力量中来,让企业弄清楚如何更好的投资,以最好的方式和学校合作。

4、与研究类课题的对接者

研究类课题的结构设计与改革,要与环保产业合理布局相一致。课题的落地需要智力机构参与,智力机构作为中间的桥梁,可以反促课题的合理落地。

5、市场的传播员

任何的科研成果在落地前,市场的传播对科研对接产业应用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市场上的传播,会扩大科研成果商业机会的利用。互联网时代传播是双向的,要有一系列的传播方式去辅助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在科技转化中,要大力发展平台型企业,不断促进产业服务业的壮大,做好链接产业和科研机构间的桥梁作用,重点推进中小环保科技企业与学校的有效对接,辅助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借助平台力量调动科研力量,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这同样也是E20环境平台不断努力的方向。


编辑:李晓佳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