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创新不断深化

时间:2014-08-19 09:53

来源: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子站

评论(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补偿模式逐步健全。一是构筑起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管控机制。二是推进了环境损耗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逐步向成本完全化过渡。三是合理界定了政府企业责任,政府负责解决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跨流域问题,企业承担本矿区内环境恢复综合整治任务。四是创新了生态治理多元化投融资模式,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投资进入生态建设领域。

  

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新模式加快构建。在推进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的同时,国家批复山西省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省,全省有序推进了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一是建立了非煤矿产资源交易市场,有效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建立了兼顾各方利益的煤炭矿业权价款合理分配机制,将大部分资源收益留给了地方,提升了煤矿企业清洁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改变了无偿廉价使用资源的状况,初步建立起反映资源稀缺、市场供求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扎实推进。一是强化法制政策保障,发布了《山西省“十二五”煤矸石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措施。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每年安排约2.5亿元用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三是强化园区承载,如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是全国首批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四是打造高端产品,固废综合利用从低端初级制砖逐步向中端新型建材、高端化工产品延伸。

  

采煤沉陷区治理效果明显。一是夯实组织和制度基础,省政府成立了领导组及办公室,涉及的9个市、8个煤炭企业成立相应机构。出台了《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对全省9大矿区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查摸底,受灾群众全部纳入治理范围。三是创建治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项目责任到人、即到即办、限时办结。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累计投入68.7亿元,安置受灾居民18万余户,受益人数60余万人。

  

引黄工程分质供水改革初见成效。一是既向工业企业直供黄河原水,又给城郊结合部提供水源,有利于与城市自来水公司形成合理竞争。二是提升黄河水使用效率,国家分配山西引黄每年12亿立方米水权,分质供水有利于扩大引黄工程供水量,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三是有效遏制地下水开采,保护和涵养地下水源。四是将水质难以保证的地表水直接用于工业,降低了企业用水成本。

  

循环经济试点深入开展。企业、行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各层面试点深入推进,形成了太钢、同煤、焦煤、潞安、晋煤等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煤层气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气化山西”建设,加大了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市场开拓和项目建设力度,2013年地面煤层气抽采量达到30亿立方米、利用量25亿立方米;煤矿瓦斯抽采量达46亿立方米、利用量15亿立方米;全省气化覆盖人口达到1210万,占全省人口的1/3。


 


  

 


编辑:陈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