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中国日报网: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最大成就是确立了生态环保的决心和信心

时间: 2017-10-25 11:0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作者: 马驰

在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时,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薛涛表示,过去五年最重要的成就是确认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经过这五年,老百姓真正开始重视生态问题,大家相信中国是真的重视环保,相信政府的决心,建立了对未来环境治理工作的信心。

1.jpg

问题1: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有关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分中有哪些新的提法和思想?

薛涛:这次报告我把它总结为一个目标和三个视角。

一个目标就是生态文明这个目标。

我们以前提到的主要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提到过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这是一个哲学的高度、全国的高度。十九大报告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态文明工作的高度总结、转承、确认,以及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探索。

三大视角中,第一个是绿色视角。

以前我们国家大的方向是发展经济、减少污染。而现在是以生态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来确认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发展和生态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一个并行,甚至是生态高于简单的经济发展的关系。这就是绿色视角。

一个例子是,我们在农业领域结合化肥减量和土壤地力恢复,通过农田的消纳能力来确定养殖业的规模;在工业领域,针对北方大气污染的问题,政府提出来根据大气在冬天的环境容量限制结合供给侧改革来安排和限制工业的产量。这种理念的转变变成了附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而不是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的龙头,环保处于从属的、仅仅是减少污染的被动地位。这是从末端思维走向了整体思维。生态视角是整体思维,而环保视角是末端思维,环保不能仅仅作为经济发展背负的成本,生态文明目标下要通过绿色化走向共赢,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从末端思维走向整体思维的过程中提出了对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以及绿色生活方式的需要。也就是说,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而不是简单的减少污染。

其次是对生态功能区这方面的思考,包括生态红线的划定和国家公园制度的建立等。其目的在于保存我们最珍贵的一部分生态资产,进行有限度的开发,通过环境的整体评估来限制一些地区的经济活动的强度,以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和提升生态的供给能力,比如对于荒漠化治理上的进一步投入。这就要求对新的制度进行探索,比如官员绿色GDP的考核以及生态资产化。

第二个视角是产业视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不发展。所有我们工作的抓手最后都要能落实到一个产业,这样才能使环保与经济同时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好的环保也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培养绿色环保产业本身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补充。生态保护不光是减法,也有增量的部分。通过创新和生态环保技术的提升也补充了经济发展。

当然更高级的形式是新的产业形态的出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减小对环境的压力。这是供给测改革中提升产品质量的一个外在推动力。如果你的产品本身不能消化环保成本的话,说明你的产品是低质的、低效的,对环境的掠夺是恶性的,你的产品的竞争力是弱的。如果产品能够消化环保成本,就需要技术能力的升级,这就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更高的竞争力,随之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对环境人才的需求,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才能吸引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驻,最终带来整个经济的升级转型。

此外,报告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部分中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公众与组织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其核心是发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强化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管理的同时,也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尊重。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期,也不是回到“唯市场论”,政府要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对机制能力建设也还有继续摸索和提高的空间。

第三个视角是生态监管的视角。

我们现在做集中的环保督查,是对过去存积的严重的问题就行纠偏,是对制定的标准很高、落地的效果很差这种现象的纠正,也是对整个社会缺乏对环保工作的尊重这种风气的纠正。这种短期的行政手段对于解决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是有效的。但这种短期手段要服务于我们长期的机制建设。

在加强生态监管方面,最近环保部启动的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是一个例子。这是国家继2016年把地方大气监测站收归中央进行管理和支付之后,在环境领域进行垂直管理的又一个措施。水质采测分离就是把各省的环境监测站收归中央管理。之前,水体的检测是由省里做,做完后报给国家。因为是省里出经费,就会受到省里的干扰,数据就可能不准确。现在是从社会购买采样服务,用密码对样本进行编码,随机寄给30多个省份中的任意一个,让其进行检测,检测的数据直接上传环保部。比如黄河流域某个断面的水质检测,可能是江苏等其他省份监测站的人来做。

这就是加强环境监管中国家管控的力度。信息是一个龙头,如果我们的环境信息不准确,后续的工作就不会有效果。我们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牛鼻子是“环境质量信息”,不是“减排信息”,也就是要看环境质量本身,而不是减排量。通过对准确信息的把握就可以解决我们多少年面临的老百姓对环境的感知和环保部所宣传的环境治理成绩中间有偏差的问题。

问题2:如何看待过去几年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

薛涛:过去五年最重要的成就是确认了环保的重要性。经过这五年,老百姓真正开始重视生态问题,大家相信中国是真的重视环保,建立了对未来环境治理工作的信心;

第二大成就是对地方政府的督查机制的初步建立,比如引入绿色GDP的考核;

第三个成就是以企业为主体治理环境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12

编辑: 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