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11-10 08:59
来源: 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作者: 贠天一
导读: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培育形成 50 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薛涛指出,在环保领域培育50个百亿企业的目标实现起来很有难度,想要培育百亿级企业,市政环保和环境修复领域最有可能。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培育形成 50 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的目标。然就当前发展状况而言,环保领域仍然是一个分散割裂的市场,产业内的相关技术复杂,用户分散,很难找到龙头企业。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在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专访时指出,在环保领域培育50个百亿企业的目标实现起来很有难度,想要培育百亿级企业,市政环保和环境修复领域最有可能。
环保市场分散割裂 培育百亿级企业有难度
当前节能环保产业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便是产业很火,但是能够让人们随口叫出名字的企业却很少。据了解,当前我国环保企业的总体规模约为5万家,总体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小企业超过45000家。环保领域缺乏龙头企业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也与当前环保产业的特点不无相关。
实际上,当前环保领域内企业的分布状态和行业特性与其他领域有很大区别。薛涛指出,当前环保市场是一个分散割裂的市场。环保市场割裂的原因包括很多,如技术复杂,用户分散,新技术迭代速度快,原创技术少,行业发展与政策引导紧密相关等。“在一定程度上环保市场还是一个‘关系市场’,企业哪里关系好,哪里就有项目。这些会导致环保市场的领域分割和地域分割,例如,做水处理的企业不懂土壤修复技术,河南做得好的企业很难进入河北等。在环保领域,用国家意志去扶持产业发展的难度要比其扶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大。例如,航空航天领域或者高铁领域,国家扶持几个大企业,整个产业就起来了。但是环保产业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到。”薛涛坦言。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节能环保产业的细分领域相较其他产业要复杂得多,且各细分领域相对独立,细分领域技术针对性强,导致产业整体技术分散。“由于技术分散、技术迭代快、技术需要很多专业性叠加,技术又来自于很多不同的用户需求等碎片化的原因,使得环保企业中的小企业占到大多数,在环保产业很难容易地找到龙头企业。在环保领域培育50个百亿企业的目标实现起来还是很难的,但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要更难。”薛涛表示。
市政环保与环境修复领域最可能诞生百亿级企业
由于节能环保产业细分领域广泛,且各领域内企业特点有所不同,企业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不同细分领域培育百亿级企业的难度也存在差别。
实际上,备受资本青睐的国企很少选择直接做技术。以技术为驱动力的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也基本属于小公司的规模。薛涛指出,如果纯粹依靠发展技术与装备将这些公司做到百亿级别存在很大难度。“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做环保设备技术的企业多是民企。民企来做以技术为驱动力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国企的企业文化导致其在环保类的技术更新迭代上过于缓慢,决策上不能失败等因素导致其在技术领域的竞争上没有任何优势。例如,在大气环境治理领域做脱硫脱硝的公司,用户集中度相对而言还算比较高,环保领域里面做这项业务的公司也属于相对较大的上市公司。但在这一领域,国企能占到的比例仍旧较低,实际可能达不到20%或者更低。在用户集中度更加分散的工业废水领域,基本没有国企进入。”薛涛说。
此外,在工业领域通过第三方治理的模式也不可能出现百亿级公司。薛涛指出:“因为工业企业的性质最多就是委托运营,工业领域的用户分散,技术分散。工业领域的第三方治理虽有政府鼓励,但仍属于企业的商业行为。在工业第三方治理领域很难出现技术相对统一,用户相对单一的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很难发挥任何作用。借不上资本的力量就很难做成百亿级的企业。”
伴随着投资总额千亿级别的环保PPP项目落地,市政环保和环境修复领域或许将成为最有可能培育百亿级公司的领域。“实际上,在PPP领域,技术需求相对单一,用户模式基本相同。例如,在甲地做河道治理,换到乙地也是做河道治理,虽然技术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总体的大方向是一样。同时,在这一领域也有更多的国企参与,包括诸如北控、首创等能够与资本联系的PPP投资商。”薛涛指出,“目前,PPP落地总额超万亿元,其中约三分之一与环保有关。随着PPP项目的不断推进,未来环保领域资金总投入可能会更高,培育出50个百亿级公司不是没有可能的。”
国企与民企将在合作与竞争中找到平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企跨界节能环保产业,凭借自身强大的背景和雄厚的资本在环保产业市场占有重要一席。此次《意见》提到,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组成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推进国有资本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内容被外界解读为国企进入环保产业的又一强有力的动因。
其实,在PPP领域,国进民退在特许经营时代就已经发生了,在这一领域国企确实存在优势,如融资成本低,集成能力好,政府品牌可信度高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企没有了生存空间。在技术领域,民企存在很大的竞争优势。薛涛指出,要客观公正看待国企的进入。国企进入后也要参与市场竞争,只有机制好的国企才能在竞争中领先。PPP项目要求所有环节的竞争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如果国企的确具有好品牌,融资能力强,与政府沟通有优势,在竞争中相对民企拿到的份额多,也是无可厚非的。“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让民营资本有一部分参与的机会。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市场机制的建设手段。如果国企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政企不分,也没有与民企相竞争的实力。”
编辑: 赵凡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