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07 11:05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丽
英科再生的PS塑料制品大量出口,用于制作相框等。它回收塑料瓶及其他塑料,作为原材料,利用分拣系统、破碎系统,最后做成再生料。
如果再生塑料价格在高位,它就直接卖再生料,如果价格不在高位,就先把再生料存放起来,等到一个高价的机会。或者再进一步加工,做成墙体材料、桌子等成型的产品销售,这样,它就有了对冲低价和市场波动的手段。它在本质上成为一个生产再生材料和产品的公司,国外的沃尔玛或者宜家都会找它定制材料。
英科再生主要依赖出口,也只能是规模化出口才能保证它的现金流。这家公司的核心优势就是早早抓住了出口渠道——它最早不做再生塑料,而是购买其他公司生产的再生塑料,做成各种商品出口。在广泛接触外国客户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发现这是个好市场,它就倒过来进了上游,开始自己回收、生产。
04饮料瓶变时尚手包,一共有几步?
在资源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有定位和英科再生类似,但又另辟蹊径的公司,比如盈创回收,及其旗下的抱朴再生BOTTLOOP。
盈创回收原先由中化塑料投资,后来大股东转换。2010年,在日本时尚行业工作了15年的刘学颂女士加入盈创。本来是为着打造品牌,后来却被问及:“你能不能连回收一块做?”实际上这个回收工作,就是从收废品的人手里买饮料瓶。
再生工厂
再生塑料粒子
当时北京的废品回收领域由河南固始和安徽来的乡亲们占据,他们之间都是老乡、亲戚,根本不信任外人,收瓶子必须拿着现金去,他们才肯给。
在这段时间内,刘学颂跑遍了北京周边100多个垃圾场,她的体会是:做环保真难。瓶子太难收了,尤其是冬天,大家不怎么喝饮料,但是回收塑料的工厂运转起来每天就需要将近300万只瓶子,不然就得停转,代价非常大。因为生产的是食品级材料,设备每次升温要到280度,如果停机后,温度就会下降;等有了瓶子就要再升上去,这样反复,成本就特别高。因此,刘学颂不得不天天跑垃圾场去收瓶子。
除了难收,塑料瓶回收的前端成本(收废品)还很高。大家在社区一个瓶子卖1毛钱,但转手到再生公司这里,就已经经过了四五个环节,加之瓶子的价格随石油价格波动,石油涨它也涨,最贵的时候,刘学颂在冬天采购一个瓶子的价格达到1毛8分钱。
回收工厂做好再生PET粒子出售给可乐、达能等饮料公司,饮料公司则认为:这是用垃圾做的,有风险,中国又没有法律激励,不返税、不补贴,更没有强制,所以一吨瓶子要比石油便宜300块钱,才肯下单。
于是,对主营塑料瓶回收利用的公司来说,现实情况就是前端后端都不可控:前面回收成本高,后面卖出去的价格要比石油低,所以很难赚钱。本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而诞生的业务,自身却变得难以持续。
2019年,刘学颂重新衡量后认为:收了十年瓶子,还是没有看到让公司走向成功的希望,这么做环保,没戏。
在进入环保行业之前,刘学颂从事的是生活方式时尚行业,在日本芬理希梦公司的十余年职业生涯让她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她思考能否把两个行业(环保与时尚)结合起来,用品牌重塑环保行业,让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也产生附加价值,吸引年轻人,让他们觉得“探寻废塑料瓶能变成什么”这个事很酷?
基于这样的思考,刘学颂创立了可持续生活方式品牌抱朴再生BOTTLOOP。抱朴再生源自老子《道德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英文名是BOTTLE + LOOP的缩写,即瓶子的循环。这个公司跟一般环保公司最大的不同,是直接面向消费者。2022年,她还发起,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北京零废弃循环利用产业促进会,从两个层面共同推进。
抱朴再生通过12道专业回收再造工序,将废弃塑料瓶升级再造为时尚环保单品。对于刘学颂而言,只有通过设计与品牌的力量、以及顺应当下市场潮流的表达方式与社交媒介,才能够动员消费者积极参与到可持续消费当中。这正是抱朴再生所探索的领域。
“可持续不是说教和道德绑架,而是美的传递、善的传递。” 刘学颂说,“我希望可持续价值观的传递是用美学设计和品质,让存量资源绽放更多的光芒,为人类与环境提供价值,为社会带来有意义的商业模式。”
渔网回收利用,变成时尚挎包
05中国有了“零废弃大厦”
直面消费者的同时,抱朴再生亦与B端企业、机构、组织合作,提供零废弃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从回收到环保产品的闭环。
位于北京CBD的“中国尊”中信大厦,就是抱朴再生协助打造的中国首个零废弃大厦。
中信大厦内部的科普艺术墙,利用再生材质设计制作
中信大厦地下二层是垃圾中转站,整个大楼的垃圾分类之后运送至此。抱朴再生回收大厦每天产生的可回收废弃物,还用再生材质设计制作《人类与垃圾处理的共存之道》科普艺术墙,用再生亚克力和RPET粒子制作《52赫兹鲸》艺术装置,警示塑料垃圾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从废弃物的评估、管理,到回收再造,乃至再生文创产品定制与环保科普活动,抱朴再生为中信大厦带来了全方位、多维度的零废弃整体解决方案,赋能企业ESG与可持续发展。
编辑: 李丹
E20环境平台合伙人 绿谷工作室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