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27 10:46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傅涛
第三层次:高质量的价值服务。这个阶段供水行业与上下游能够系统融合。
现在公共服务行业进入到第二层次的高峰时期,迈进高质量的时代也面临一定的冲击,傅涛认为这个冲击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省平台公司兴起,市场公司的挤压。现在环保行业至少有30个省成立了省级公司平台,他们与原来已经市场化的投资公司一起分享资产的蛋糕,在挤压传统服务的空间,有一部分省级平台和市级平台联动(详情点击:24家省级“环保类”集团横空出世,偶然or必然?)。
第二,属地资产特性与服务特性的分离。原来有资产注定会做服务,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首创、北控。他们原来只有资产、没有服务,通过十几年的学徒,他们成了行业专业化的公司。但是傅涛认为,资产的分离和公共服务的分离时代已经到来,这主要因为公共服务的资产没有那么高的收益。
《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提到,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却没有认真执行过。公共服务行业资产真正能够达到3%~4%的收益率就已经是很高的收益率了,但3%~4%的收益率达不到资本市场对于供水行业的预期,所以资产和服务的分离是必然的。
第三,水价调整的社会和政治因素强过经济因素。水价调整的因素受到各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水价不可能由经济因素决定,经济因素最多占20%,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政治和社会的判断。
第四,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与取舍影响新兴项目的收益。政府在公平和效率之间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原来改革开放初期以效率为导向,只要效率高,就会改革。现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很多决策体现公平,包括扶贫,很多问题都在考虑国家的公平问题,尤其是普惠公平。公平这个词,西方和东方理解不一样,西方认为合法,大体就是公平的。中国不同,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更倾向于普适公平,这造成很多新兴的项目没有商业模式。为了公平进行农村环境治理,为了公平进行河道治理,为了公平做一些完全没有商业模式的事情。这犹如一个个“坑”,一些公司掉进去了,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国进民退”,实际上是资产处置和公平效率之间产生的外化效果。
第五,经济增长模式的挑战,政府支付能力的收缩。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发生了变化,离开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区间,现在经济增速保持6%,今年和去年属于特殊年份,未来将回归正常速度,合理速度是4%~5%。而且,地方政府可支配的收入在变少,公共服务是要花钱的,供水要靠“价格+补贴”,污水、垃圾完全靠政府补贴。甲方如果没有钱,公共服务就很难持续。
高质量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但是供水行业效率提高,绝对不是三年就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二十多年,建国一百年的时候能够做好就不错了,因为欠账太多了。供水行业需要用高质量引领未来。关于供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傅涛提到了几个想法:
第一,从逐步提高到跨越式发展。供水行业以前从来都是问题导向,保证没有问题就是对政府最好的交代。现在稳步发展很难实现高质量,要有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第二,让人们预见美好,在未来等现在。供水行业要向社会呈现美好,就像坐惯了高铁,没有办法再坐绿皮车,就算绿皮车价格再便宜也不愿意坐。因此,供水行业稳扎稳打地往前走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一点思路,让人民看见未来的美好。未来自来水是不是能够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
第三,基础服务是立足之本,价值服务是突破关键。供水行业不能忘本,要让老百姓得到最基础的服务,也要拿出一部分精力在价值上寻求突破。
供水行业“六化”
供水行业的发展路径能否从过去的问题导向走向美好导向?在最为基础性的供水行业如何定义美好的价值?如何让水价承载美好?傅涛提出了供水行业的“六化”:
第一,精细化。精细化是以智能化为前提,是美好的基础。优质优价,先优质还是优价?供水企业说,不优价就没有优质,老百姓认为,不优质怎么优价?因此,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应全面实施供水提质增效,这是行业走向美好的必由之路,先优质来破解优价的难题。
第二,智慧化。智慧化能够帮助行业实现智能化,上海特别可贵,非常重视智能化。智能化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化,而是以信息化和自动化为基础。自动化是工厂的基本条件,智能化就是替代熟练工人,降低错误,减少人工成本,现在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给中国提供巨大的空间,这个空间让中国有可能返超欧美,因为中国的无线网络系统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对私权的保护意识和欧美不一样,中国注定会走到世界的前沿,如果我们不利用这个优势很难反超。欧美在精细化上走在中国前面,中国在智能化上一定会反超世界,真正的智能一定会极大地释放行业的价格空间。因此,需要完成智慧水务的进阶,用真正智能的水务大比例提升水务价值。
第三,个性化。以智能化和精细化为基础,就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是美好对价的路径。供水行业本身是服务业,不是卖水的,水量是计费方式,不是水务的根本。就像酒店不是按床的大小定价,它里面包括了餐饮、大堂、安全等各种系统。同样,水务是系统服务,如果把水质当做服务的唯一标准,所有老百姓的水质就是一样的,不可能有差异。以前因为没有精细化和智能化的基础,水务行业做不到个性化。现在百姓的支付能力到了很高的水平,水价的支付在老百姓的支付比例中占得越来越小,这是一个破局的关键。破除低质低价的魔咒需要个性化的服务,服务的未必是个人,可以是某个群体,群体就是小众市场,称为个性化。
第四,系统化。系统化的延展,包括城乡、再生水、工业的延展。不要低估系统带来的巨大价值。江南水务能够上市,就是因为供水业务比重大,如果没有供水支撑,供水服务不可能进入主板市场。
系统服务需求必将加大,但不是简单垒加。农村市场实际上也需要系统服务,需破除城市思维对待农村供水,按一种新的逻辑对待。像新加坡的新生水厂,北京的再生水厂,污水厂已经变成了水源。因此,系统化的服务会极大地拓展行业的空间。
编辑: 赵凡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