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2-07 13:51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薛涛
如果当时字节跳动追求的是资源不浪费,追求最短路径的话,会怎样?
做三个,太浪费了吧,我选两个行不行?
只选两个,那最有可能被砍掉的项目,或许就是抖音,也不会收购Musical.ly了。
如果这样做,也就没有后来的抖音了。
那如果再砍掉一点,效率再高一点,最后,可能只剩下火山小视频了。
如今,火山小视频,也在2020年和抖音合并了,正式更名为“抖音火山版”。
所以说,创新,可能需要适度浪费。
当然,我们不是要误导大家,不是说既然创新要浪费,我就拼了命的浪费;
也不是说多浪费,就能创新了。
不是说,不讲效率就等于创新,而是不能用效率限制创新。
在创新的时候,可能性要多,去赌概率,所以势必会带来一些浪费。
但是,一定要在自己可接受、也可承受的范围内。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华为。
华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也叫压强原则。
压强原则有个很重要的逻辑,就是力出一孔,和利出一孔。
江湖上传说,2016年,小米手机开发人员200人的时候,华为,有1.2万人。
这个数字具体多少,我不确定,华为是不是从第一天开始,就投入了1.2万个工程师去做华为的手机开发,老实说,我也不太敢相信。
但是有一点,华为确实在每一件事情上,它是足够浪费的。它是花了大力气的。
他会尝试,这个我也做一下,那个我也做一下。
然后我先投300个人进来,不行,那就500人,再不行,那就800人。
直到把这件事做好。
所以,华为的逻辑,是把极大的力量,用在一个点上。
你可能会说,杀鸡焉用牛刀?
但这就是华为的基本逻辑。杀鸡一定要用牛刀,用牛刀来杀鸡,反而才能快速解决问题。
这时,反过来看,在追求创新的时候,他就是不讲究效率的。
因为在创新的道路上,可能早期优势非常重要,所以要大举投入,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效率是创新的敌人。
— 3 —
不挤出最后一滴水
前段时间,我带学员去参访了腾讯。
在腾讯公司里,他们做早期创新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叫做:
不鼓动,不反对,给空间,给时间。
还有一句话叫:
不挤出最后一滴水。
什么意思?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挤出最后一滴水,其实就是让员工,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把工作完成上。
让大家拼尽120%的努力。
但是,当你挤出最后一滴水,这样做了之后,那他就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想,怎么做得更好,有没有别的做法,等等。
而在腾讯,不挤出最后一滴水,就是给大家一定的冗余。
招人的时候,是招比自己需要的人数更多的人。
如果需要3个人,那就招4个;需要100个人,就招120个。
这就是不让大家一定要拼尽120%的努力,才能完成公司交代的工作。
而多招一些人,在一般看来,就是不讲效率。
明明要100个人做的事情,有的公司甚至追求只用75人把它做到。
把75个人用到极致,拼尽120%的努力。
但是,腾讯却安排120个人,这就是不追求效率了。
为什么?
因为他要的不是效率,他要创新。
当然,这有个前提,他能赚钱。
当你不挤出最后一滴水时,一部分人就会多出一些时间来,他们就会想,我怎么办呢?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于是,腾讯又把这叫做:资源一旦灰度之后,就不鼓动,不反对。
不鼓动的原因是什么?
鼓动,一般会给人利益的驱动。
一旦你鼓动创新,那么这个人的发心就可能有问题。
如果一个人是被鼓动,被利益驱动而创新的,那他就会来迎合、凑老板的标准。
而并不是做他很真正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腾讯的小伙伴也分享到,他们也主动发起过很多次活动,但是最后都不成功。
所以说不鼓动。
一定要你是真的发自内心想干。
不鼓动的原因就是,找到那种有强烈创新意愿的人,而不是被某些利益刺激的人。
不反对,很好理解。
就是你想创新,太好了,我们不反对。你就干。
不会拿最后一滴水,不会拿你的本职工作有没有做好,来拦着你创新。
这叫不反对。
然后给空间,给时间。
给空间、给时间的前提,因为你有灰度,你有冗余。
在腾讯,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一个人发起,拉了几个不同部门的人凑在一起,捣鼓一些新的事。
就像在大学里,做社团一样。
这时腾讯,也不鼓动,也不反对,你们先干着,反正有空间,有时间。
干出来一点小成绩了,腾讯就开始介入了,你们可以从虚拟项目组,成立一个真正的项目组。
未来再做大一点,就可以长成一个单独的部门了。
甚至有更多资源了,拿到投资了。
那,为什么腾讯不从最开始,就直接给资源呢?
因为最一开始,大家都在草堆里,你无法筛选,无法分辨。
等它自己长出来,长到一定程度,才看的见。
编辑: 赵凡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