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灯火下楼台——张维仰之东江环保往事

时间: 2021-11-15 09:51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丽

对张维仰来说,这是一个“意外拣来的”商机,同时他也有一种朴实的情怀:“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很多企业投资设厂,产生的废物却无人管理。许多人并没有环保这个概念,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我做环保的想法便由此应运而生。”

他找到一个“三头赚钱”的办法:卖化工原料给工业企业,然后又以收费的形式从这些企业拉走具有腐蚀性、毒性和污染性特征的工业废物(主要包括含有铜、锡、镍等重金属的工业废液、工业污泥、废渣和废有机溶剂),再从这些工业废物中提取有广阔市场空间的金属。废物“淘金”,在张维仰这里不是比喻,而是名符其实。

没有技术背景的张维仰聘请专家,研究用各种创新的工业技术来分离、萃取废液中的金属和其他有用物质。小钱是赚到了,也积累了一些市场经验,但张维仰始终觉得没有目标,方向不明确。

九十年代中后期,深圳工业高速发展,国家对环保的不断重视,形成了政府、企业都对工业环保有较大需求的市场氛围。张维仰很快发现, “三头赚钱”不如“两头赚钱”,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到工业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无害化上。

经过多年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积累后,1999年9月16日,张维仰拿着前期个体户生意积蓄的500万,成立“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以提供工业环保综合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他希望集中精力将东江环保做大、做强,从而在环保产业能有所作为。

“东江环保沙井处理基地” 是东江环保早期最为重要的项目,即现在的深圳市宝安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12日,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理及回收利用的基地之一,年处理能力20万吨,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深圳东宝河两岸沙井地区数百家电子企业聚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电子产业基地之一,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曾经几乎不加任何处理就排进河里,这些废液所含污染物浓度比一般的生活污水高达数千倍。

东江环保沙井处理基地建成后,大量令人生畏的废液集中在其车间的池子里,经过十几道密闭工序处理之后,透明的水柱从车间另一端流出。而废液中有用的金属物质已经提取为各种颜色的粉末,可用于饲料添加剂、杀菌剂、防腐剂等与人体有密切接触的环节。

张维仰的第一桶金,说不上坎坷或平顺,但确实是自己挣来的——他不是有了钱才有本事,他是因为有了本事才有了钱。


微信图片_20211115093634.jpg

照片中为深圳市宝安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前身为“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沙井处理基地”。

东江崛起

危废(包括固态、液态)的处理,与环保领域的市政污水处理、市政垃圾焚烧等截然不同,自一开始,这就是一个纯市场化的商业战场,在收益来源上不存在政府付费。前者都是TOG业务,而危废其实是TOB业务。但是,又不同于常规的工业大气和工业污水治理,危废又是一个要依靠政府批“路条”的,并以此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部垄断性的行业(尤其在行业发展的早期),从这点说,它也带有某些TOG的特征。

直到正式成立东江环保,张维仰一直都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因为形势很快又发生了新变化,部分客户已经了解到废液的资源化价值,认为自己的废液是原料,不愿意再花钱。

张维仰根据提取价值与处理成本的对比调整了策略,如果提取价值远大于处理成本的,东江环保甚至会向工厂付一定费用;若提取价值很低,收集后大部分只能做无害处理,则仍需向企业收费;如果二者差距不大,则不再向企业收费。这一模式持续至今,基本上也是危废领域通行模式。

但东江环保把前提讲得很清楚:你这是工业危废,是你委托给我们帮你处理。所以东江回避“买”原料的说法,而把付费形式称之为“回馈利润”。

就在张维仰投身这个行业后,深圳出现了许多迅速致富的机会。九十年代,在深圳,是“炒股”、“炒地”的黄金时段,几乎是投入了就可以暴富。

面对这样的机会,张维仰没有动摇,他把经营中赚到的大部分利润都投入到了技术创新中。但创新的结果不好评估,有很大风险。一个老朋友对张维仰说:“你做牛做马辛苦赚来的钱,又全都花出去了,你图什么?把钱存起来,买地买房子,那才是真正的老板!”

张维仰回答是:“低级点说,做了环保这行就要创新,创新才能让企业生存。工业废物中不断有新的成分出现,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新工艺、不断添置新设备才能适应新的情况。高级点说,我做的是‘有利于地球的事业’,即使创新投入有风险,我也担了。”

彼时,刚刚起步的环保产业各个领域都在探索自己的路,市政污水在2000年后开启的特许经营时代逐步找到BOT这个“投建运”的法宝。而大多数环保公司,其实都是环保工程公司,规模也都比较小。

根据深圳市环保局资料,深圳当时做环保概念的企业有200多家,到2006年7月,正常运转的不足70家,70家中年产值能达到1000万以上的有23家,超过1亿的只有4家。200多家环保企业,大都以做环保工程为主营业务。这样的环保企业有技术和人才,但规模小,人员少,发展靠工程组织能力,这种模式本身没问题,但同业竞争者太多,恶性竞争之下,利润很低。环保工程利润很快从最初的30%降到了5%,大部分企业拿不到单,拿到单也不赚钱。

东江环保避开了这片“血海”,由于危废本身也是类似BOT的“投建运”模式,因此,其环保工程营业额一直占比很低。

1234567...8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