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快评】环保智慧化要先把脚下的路走好

时间: 2020-03-22 18:29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薛涛

但是根本原因是业务层面的问题。国内制造业整体水平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还处于中游偏下的位置,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还有待升级,制造业整体管理水平还比较粗放。这种产业链分工水平,以及与之匹配的制造业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能源管理还处于非常粗放的阶段。

这个粗放就意味着可以节约的空间还比较多,所以我们看国内的节能产业大多还停留在“设备节能”,特别是设备改造节能的水平。能源管理系统是能源管理精益化思维的产物,即在单纯改造节能投入产出比偏高,而通过工艺流程和行为管理的挖潜效果更好的时候,企业才有动力实施ISO50001,以及配套的能源管理系统。

这个是能源管理系统的业务现状,而且是无法通过云化部署就能解决的问题,也是能源管理云平台推广的最大障碍:不是普及系统,而是普及一个管理逻辑,并且这个逻辑还要经得起客户的灵魂拷问:“我上了你这个平台,是不是马上就能省钱?你告诉我能省多少钱?”

四、能源云平台实施的困境

不管是狭义的云还是广义的云,在业务云这个层面上,到了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遇到下面这些问题:

1、上了系统,客户不会用。涉及到管理目标、流程、组织、考核等一系列的问题。往往是只有动力科的几个人简单看看而已,忙起来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2、上了系统,客户不愿意用。能源管理云可以把粗放的能源管理,变成每个作业都成本清晰化,但是水至清则无鱼,粗放模式下的很多灰色利益就没有了,有动力科的小科长直接问,你们云平台给不给回扣?

3、数字化成本如何解决。云平台只是解决了本地化部署的初始化和运维成本,但是也有成本,另外很大一块是现场的硬件采集成本,能否产生实际效益,这些成本客户是否买单?

4、如何避免项目模式的竞争。很多硬件厂商是项目型销售,往往出现“硬件藏利润,平台免费送”的竞争模式,售后服务“只管硬件不出事,软件都送你了你还能说啥”。能源云平台真正的价值是长期使用中的服务,而不是一次性买断。那么如何与“送软件的模式”竞争?

5、节能效果争议巨大。云平台很难直接承诺用户节能收益,但是在具体项目中,销售人员免不了“拍胸脯”,那么很容易出现节能EMC项目中的困境,一是能耗基线(能耗的参考值)的不确定性;二是节约量的纠纷。

6、如何持续改善。云平台往往是轻资产运营,很难大规模的布局线下的服务团队,一方面需要通过服务营销,实现客户决策链各个环节的共赢推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实现能源管理复杂业务环境下的持续价值实现,这对云平台企业是很大的挑战。

五、谁都没有大数据

能源云平台不宜鼓吹大数据概念,个人认为:

1、在用户侧的能源数据方面,目前谁都没有大数据。大数据是两个方面,一是数据总量大,二是单个用户数据量大。电网公司可以说自己是数据大,但是用户侧仅有15分钟及以上的关口电量负荷数据,算不得大数据。

2、能源大数据是两个维度的细分。一是空间维度细分,从一级计量做到四级计量,从能源计量到能源数据量测,乃至能源相关全景数据获取(如ERP、MES、生产设备状态数据);二是时间维度细分,从微秒级数据到十年的数据。

3、大数据很有用,前提是你付得起这个代价。阿里物联云平台有一个案例,他们实时并发采集一条生产线上3000多个工艺数据和参数,寻找产品与能源之间的相关性,提出工艺优化方案。这里有两个大的代价,一是采集成本,一套产线3000多个点的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二是人力成本,虽然可以训练AI算法,但是能源大数据的AI都是个性化的,同一个工厂的两条产业不一样,训练的AI也需要个性化,这些实施和分析的人工成本都是个性化投入的。这两方面的代价是否就一定能从工艺优化里收回来?

4、小数据和小场景迭代才是关键。企业战略的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大的“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这些面上,真正的微操能力才是核心,如何在现场能源管理的小场景里,寻找小数据的应用可能,我认为是能源云平台的关键点。

5、多个小场景的迭代,大数据才会滚动出来。大数据不是凭空而来的,小场景产生小数据,小数据满足小价值,这么一点点滚动起来才有大数据。而且即使是大数据,也是在小场景里发挥价值的。

六、能源云平台的破局点思考

作为能源云平台的从业者,我对平台的未来始终是乐观的,这种乐观不是宏观的,更多的是在平台下沉到现场的很多小场景里不断强化来了。

1、能源云平台不能用“基建”思维去构建,基建是项目制,项目完了也就完了,能源云是服务制。如果说项目制是建五星级酒店,服务制是运营五星级酒店,世界上最知名的五星级酒店品牌,没有一家是建筑商,而都是五星级酒店运营品牌,建酒店三年,但是真正伟大的五星级酒店都是百年运营的。

2、破局点需要志同道合的客户。我喜欢把共同破局的,志同道合客户叫做天使客户,大家理念一致,愿意做长期价值的事情,能源云平台需要去找这样的客户,而不是忽悠园区或者政府给你买单,拿了销售数字走人的这种。在破局点的前后,找价值观一致的客户很重要。

3、场景下沉才能找到入口。虽然新基建有利好消息,但是我觉得这种项目型的投资模式,不一定适合能源云。场景下沉,在现场找到细分中的细分入口,这种小而美的数据闭环+价值闭环,我认为是破局点,而且这种闭环肯定是长期价值驱动,不要被短期价值绑架,我一直不赞成把“容改需收益分成”作为云平台的盈利模式,教育客户的事情,你不做,别人也会做。

4、在迭代中慢慢熬。2015年开始,售电公司和云平台企业就开始了迭代,现在能活下来的售电公司,平台企业,都已经经历了2-3轮的业态迭代,也都是从面上的“售电、能源大数据、AI”,下沉到小而美的细分场景里去了。至于今天还在忽悠这些大概念的企业,我认为很多高端用户经历了多轮的忽悠,可能已经审美疲劳了,任你说的再好,没有实际价值,是不会买单的。

最后,希望能源云平台这个细分产业能在电力市场化的过程中发展得更好!

12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