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快评】未来的趋势,一定比新闻联播差,也一定比微信朋友圈好

时间: 2020-02-03 09:19

来源:

作者: 薛涛

如何在以后改进传染病信息披露机制,一方面我坚决支持依法处理造谣的人,因为造谣会带来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另一方面也请建立对冲机制,也就是也需要依法处理向公众故意隐瞒和压制真实信息传播,造成事情没有及早得到重视,最终造成造成群众和社会损失的人。

不能眼睛只盯着传播信息的人是否造谣,也要盯着是否有人故意隐瞒和压制真相而造成了社会损失。因为事实证明,不只是谣言造成的恐慌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隐瞒和压制信息传播也同样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仅就这次疫情而言,后者造成的损失反而更大。

最后一个想法,从数据,判断逻辑和隔离措施三方面判断,疫情一定会在2月份逐渐消退,从1月23日到今天大约10天,湖北主要城市都已经封城,交通运输已经停顿,城市变得冷清,连山东,河南,重庆,贵州等地都在封村封路,我朋友就在山东农村老家过年,结果现在出不来,连山东都采取了如此强力的措施。

隔离这个措施非常的有效,疫情大规模传播的条件已经不再存在,而且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以上,那么什么时候到拐点呢?

我上网找了下钟南山院士的判断,他是肺炎控制和预防国家专家组的负责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1月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说,“很难确定疫情何时达到顶峰。但我认为在一周或10天左右,它将达到高潮,然后将不会有大规模的增长”钟说。

1月28日之后的一周就是2月4日(周二),10天就是2月7日(周五)。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的估计是,根据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来说两到三个星期,那么从采取隔离之后,再过两个星期,疫情肯定有拐角,发病的人数会降下来。

我国是从1月23日开始强力隔离措施,那么这么算也是到2月6日左右,也就是周四前后。

image.png

另外目前在网上很火的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他在1月3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时表示拐点会在(封城后)2-4周,如果措施做的到位就是2周,也就是正月15(2月8日)之前,如果措施没有彻底到位就是4周,也就是2月22日左右。

image.png

当我们听到专家们的观点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知道他们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和逻辑,他们的判断逻辑其实是类似的,那就是根据新冠病毒14天的潜伏周期计算,那么在采取强力的封城隔离之后2周,该发病的也都发病了,那么在这之后新增发病人数会从顶峰逐渐回落,当然如果隔离措施做的没有那么到位,那么拐点就会比2周更长一点。

这个判断从逻辑上是成立的,下图是我根据卫健委每天公布的数据制作的,非常明显的,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采取严厉措施之后,每天新增确诊案例和新增疑似病例从开始的猛增,也就是把前期积压的病例逐渐确诊后,目前单日新增病例的增幅已经明显放缓,这说明强力隔离措施一定会有效果,会比之前没有做隔离措施要好。

image.png

如果预测准确,那么本周(2月3日—2月9日)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就会从顶峰开始下滑了,当然2月9日全国复工是个考验,这个问题记者也问了钟南山等专家组,

回答是这样的,考虑到从1月23日封城隔离到2月9日已经过了17天,超过了14天潜伏期的时间,该发病的在这期间也已经发病了。

我理解专家们的意思,这17天之中,全国老百姓出门的人数是非常少的,即使有少数因为出门或者家庭聚集性等原因而可能和病患有接触史的人,那么做好对这些人的追踪隔离,

同时在复工后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购物场所,小区四个地方的隔离工作做好,不会影响疫情的总体回落。参考2003年非典期间,全国做好了工人隔离,严控工人外出的工厂大都在正常运转,并未因为工厂开工而出现大规模疫情爆发。

只要高度警惕做好措施,病毒的传播就会大大减少。

我们可以做个对比,1月底杭州的新闻发布会,杭州某企业开会,30个人有11人传染,应该是都没有戴口罩,大家“赤诚相对”的结果。

image.png

而以NHK电视台的报道为例,1月29日从武汉乘坐包机返回日本的206名日本人中3人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也就是说,上百人在飞机那么狭小的环境中共同度过了三个半小时时间,也并没有就人人就感染,甚至有可能这三个人是上飞机前就感染了,在飞机上没有新增感染,因此相信戴口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见只要戴好口罩,减少外出,避开人员密集区域,各个场合和他人保持距离,对减少病毒传播是有效的。

不出意外的话,本周到达顶峰后新增就会逐渐下降,也就是此次疫情真正的“高潮期”,就是1月23日—2月23日的一个月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点,也就是一个月内实现从顶峰回落,疫情就将逐渐进入结束的通道,仍然说明我们的疾控体系是强有力的,所需要检讨的,是为什么会反应慢了,以至于我们的疾控体系丧失了早期预警和早期介入能力。

等到了今年第二季度,全国疫情彻底结束后,我们回头想起这一个月的事件,心情会和现在比有很大的不同。

后记:春节期间的心情基本上由网络决定,长期呆在室内的日子只是有点单调乏味。如果打开手机看微博,微信,会迅速在海量信息下产生一种“这个世界太操蛋,这个社会太黑暗”的感觉。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