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给水事业发展50年回顾与远景展望
论文类型 | 基础研究 | 发表日期 | 2004-05-01 |
来源 | 《水工业科技与产业》 | ||
作者 | 张祥余,徐梅,刘虹昕 | ||
摘要 | 张祥余 徐 梅 刘虹昕 伴随着共和国成长50年的脚步,上海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可喜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给水事业,经历了50年成长壮大、发展提高的历程,正以充沛的能力,优良的水质,严格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满足了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要求,并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 ... |
张祥余 徐 梅 刘虹昕
伴随着共和国成长50年的脚步,上海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可喜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给水事业,经历了50年成长壮大、发展提高的历程,正以充沛的能力,优良的水质,严格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满足了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要求,并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迈进。回顾50年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发展的远景,我们充满信心。
给水事业大发展
解放50年来,上海城市和郊县供水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上海仅有5座水厂,自来水普及率为12%,能饮用到自来水的居民十分有限,广大劳动大众饮用的是河浜里和简陋土井里未经处理的水,卫生安全没有保障。解放后,市政府为兴建供水设施投入了巨额资金,建设新水厂,敷设供水管道,自来水供应量每年在增长,供水区域每年在扩大,供水人口每年在增加,供水管网每年在延伸。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又将改善用水条件、满足市民用水需求列为市府的实事民心工程,投入巨资引来新水源,千方百计全力增加水量供应,上海的供水事业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黄浦江上游和长江引水两大引水工程源源不断地向市区送来清澈洁净的水,先后兴建了月浦水厂、凌桥水厂、闵行新水厂、泰和水厂、临江水厂、大场水厂以及扩建改造了许多老水厂,同时还兴建了十几座水库增压泵站,使自来水供应量稳步增长。
基础建设大发展带来了供水局面的大改观。尽管本市的用水量每年都要创下新的历史记录,但是新水厂的建设和新管网的敷设确保了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市区给水站的改造又从微观进一步改善了居民家中的用水条件。给水站是市政府解放后在居民居住密集区建起的,无偿投资,免费维修,到60年代全市已有4000处,为当时初步解决居民饮水问题立了大功。到80年代,市政府又开始实施给水站改造按户装表接水进屋的民心工程,至1998年6月底,已全部拆除了市区给水站,将自来水管道接进了千千万万居民家中,彻底改善了市民的用水条件。如今从浦东到浦西,从城市到郊区,上海的供水管网全部联网成片,供水总面积已达6340km2,在市区供水范围内彻底消灭了供水低压区域,还为大片城乡结合部及郊县地区送去了城市的自来水,全市居民的用水条件大为改善。
郊县供水的变化更为巨大。居住在广大市郊的农民,世世代代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土井水,喝自来水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到了今天,郊县的农民已用上经过层层净化、消毒的洁净自来水,实现了质的飞跃。大变化发生在改革开放后,郊县供水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经过14年的农村改水建设,上海郊县的10个县区、218个乡镇、2972个村和548万人成为改水工程的受益者,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化,郊县农民从此告别饮用河水和井水的落后状况,“农民喝水拧龙头”成为继“农民点灯不用油”之后,农村社会发展的又一巨大进步。
管理体制大进步
1990年4月,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为强化政府行业管理的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设立了给水管理处。作为一个对全市供水、节水、地下水和原水设施实施统一管理的专业部门,市给水管理处将原设在上海自来水公司内的市计划用水办公室和原设在市爱卫办的市农村改水办公室划归麾下,使管理的职责更为完整、全面。1993年4月,经市编委批准,市公用局给水管理处改名为上海市给水管理处,使给水行业管理的机构从体制上、管理格局和管理幅度上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目前,市给水处管理的范围涉及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地域涉及市区和郊县,类别包涵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内容又分别有供水和节水等,可以说是一种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市给水处严格依法行政,使上海给水事业不断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上海郊县的供水发展起步于60年代初,初期缺乏统一的管理,县镇供水企业由县政府建设系统管理,农村供水企业由各级政府分散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农村供水提出了新的要求。1989年在农村改水的关键阶段,市政府决定由建设系统直接进行农村改水的建设和管理,此举为实施郊县供水事业的长效管理,从建设阶段逐步向加强管理和建管并举过渡做好了准备。1990年4月,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设立给水管理处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市供水管理的体制,郊县给水行业的管理逐步形成了统一的体系,即由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管理,并设置专门的供水管理机构管理农村水厂,我们对郊县各级水厂进行行业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将市区管理的成功经验延伸到郊县,从而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方式大变化
管理体制的改革进步,促成了管理方式的变化。几十年来,上海的给水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并促使企业从经验化管理向科学化管理提高,确保了给水事业的有序发展。
从无序到有序
地下水是上海供水水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水质中因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所以地下水一直是质优价廉的受到普遍欢迎的饮用水。上海取用地下水已有百年历史,开凿的深井数从1949年的802口发展到1999年的1248口(其中在用井882口),而地下水管理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随意开采到实行计划管理,从无控制措施到实施人工回灌,并开始压缩深井以自来水替代的过程。
上海地下水总储量较为丰富,但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地下水不能过量开采。引起上海地面沉降的因素诸多,主要有市区大型市政工程和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大量抽取浅层地下水降低了水位、邻近上海的江苏、浙江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以及上海对地下水的开采等等。在建国后的大跃进时代,由于无计划管理,又未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造成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上升,至60年代初年开采量2亿m3,达历史最高峰。过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严重,1957~1961年上海市区平均地面沉降每年达110mm,给上海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给防汛工作造成压力,使上海排水系统无法正常发挥效力,也造成了经济损失。据专家测算,上海地面每下沉1mm,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为有效遏制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本市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即采用“夏用冬灌”和“冬用夏灌”措施。人工回灌从1963年起研究,1965年起实施,通过回灌补给地下水量,提高地下水位;二是从1979年起依法对取用地下水的单位收取地下水资源费;三是从1995年起依法实施地下水取水许可制度,对全市深井实行取水许可登记、审核、发证,现已实现一井一证,管理率达100%;四是从1997年起实施压缩近郊区工业用地下水,以自来水替代措施,并修复、开凿专用回灌井,保证回灌量。通过加强管理,本市从90年代初起地面沉降基本控制在10 mm左右。
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
1996年,上海市人大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标志上海已经建立健全了给水管理的法规体系,无论是对供水企业的资质管理、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原水引水管渠的保护,还是节约用水管理、公共供水以及自建设施供水的管理,直至对上海第一家全额外资建设的“BOT”水厂的管理,这些法规、规章和规章性文件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为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节约用水管理
上海的节约用水工作始于1960年。作为水质型缺水城市,本市对用水单位进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我们以法律为依据,以管理促提高,以技术为手段,以宣传抓根本,节水成效显著。目前已对本市17216户用水单位实行了计划管理,每年完成节水项目500项,1999年年节约水量21525万m3,最高日节水量5.59万m3,水的复用率已达78.6%,计划用水率95%,50年累计节约水量28亿m3,上海市已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节约用水先进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为上海实现可持续发展功不可没。
本市开展节约用水管理经历了从企业管理到行政管理、再从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变化。1990年4月前,本市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由市自来水公司承担,因此管理工作带上了浓重的企业色彩。随着市给水处的成立,节约用水转入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正轨。现在全市已形成市、县(区)计划用水管理部门和用水单位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由市给水处统一组织、协调。要搞好城市的节约用水,除经济、行政手段外,还要加强法制建设,要将行政管理提高到依法管理,用节水法规来规范用水单位和用水个人的行为。近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公开计划制定的原则,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严格依法行政,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和管理水平。
地下水管理
在地下水管理中,除了实施人工回灌,压缩地下水取用量等行政措施外,本市加强了依法管理力度,确保了全市地下水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秩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经济利益驱动,本市擅自违法凿井取用地下水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方面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另一方面对违法凿井单位坚决予以处罚,对违法深井予以填没。1994年处理违法凿井3起,1995年处理11起,1996年处理6起,1997年处理1起。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强,违法凿井的势头得到遏制,1998年至今尚未发现违法凿井行为,有力地控制了地面沉降。
原水引水管渠保护管理
上海的原水引水管渠全长128.71公里,包括黄浦江上游引水和长江引水。
黄浦江上游引水管渠投入使用后,沿途违法搭建行为一度十分严重,时刻威胁着引水管渠的安全。为此,我们依法会同原水公司和沿途县(区)政府,对违法行为展开了强有力的整治行动。经过限期自行拆除和强制拆除,自1996年起至1999年,共计拆除违法建筑20446m2,其中,占压在管渠上方的违法建筑已全部拆除,拆除面积9215m2。
为支持浦东开发,在管渠保护工作的同时又不影响浦东的开发和建设,对需在管渠保护和控制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工程实施了严格的审批,对管渠安全有影响的工程一律要求制定保护方案,保护方案须经专家论证通过,并对保护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至1999年6月,已累计发放《原水引水管渠保护控制范围内施工许可证》44张,确保了管渠安全。
水质管理
为确保服务供应,市和郊县供水管理部门加大对供水水质监测的力度,1999年共计抽查各级水厂水质1911(座)次,抽查市区屋顶水箱水质214只(次),据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市、郊县各级水厂水质监测的结果统计,市自来水公司、县(区)级自来水公司、乡镇及村水厂四项常规水质指标合格率分别超过了市考核标准,全市10个区屋顶水箱水质的浊度合格率为97.4%,余氯合格率为98.9%,确保了饮用水质量,全市全年未发生一起因供水水质引起的肠道疾病。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化管理
抓资质抓培训,提高郊县整体素质
在大规模的农村改水建设完成以后,郊县供水行业的工作重点转入了如何提高郊县水厂科学管理水平、探索发挥规模优势的新路子上。为此,我们以健全管理制度、抓好资质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巩固改水成果、实施扶强扶优为工作重点,改郊县经验化管理为科学化管理,使郊县农村水厂管理水平、服务供应能力和水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资质管理中,强化以水质为中心的水厂管理,督促企业落实水质保证体系,扩展水质化验室的检测项目,保质保量保供水。在培训工作中,坚持考核上岗、复训换证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郊县供水队伍,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培训水厂厂长、技术员、化验员、制水工、加氯工合计4000余人次,郊县水厂职工全部做到持证上岗,并每隔3年进行复训、核证。在扶强扶优工作中,按照上海给水行业管理三年规划,有计划新建水厂,增加供水能力,同时为确保郊县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居民用好水,我们一方面抓紧落实供水方式切换工程,1999年内解决了浦东新区的六里、北蔡、金桥和闵行区的马桥、诸翟、纪王、陈行等地区的用水问题,切换水量13.8万m3/d,受益23万人;另一方面抓紧关闭原水水质差、制水工艺简单、设施简陋的村级地面水厂,扩大市、县(区)和乡(镇)水厂规模,至1999年已关闭村水厂121座。
通过落实以上举措和郊县供水普及率的增加以及供水水质的逐步提高,农民身体健康有了切实的保障。据市卫生防疫部门反映,郊县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有所下降,农村水厂供水水质合格率从1979年的70.45%提高至1999年的98.13%,极大地保证了农民的饮水卫生和身体健康。
靠监督靠科技,提高节约用水管理水平
在节约用水管理中,我们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变经验化管理为科学化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1997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张重超委员在对管理部门行风评议的意见中,提到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加价收费的随意性问题。对此,管理部门十分重视,积极予以整改。一是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内、外制约监督机制,更好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公开用水计划指标的制定依据,并修订本市现行的部分工业行业及其产品和类别的用水单耗以及重复利用率指标,使以此为依据制定的用水计划指标更趋科学、合理和可行;三是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发现有违法行为,按规定严肃处理;四是加大节水宣传的力度,建立节水宣传和节水管理的长效机制,将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
在城市节水管理工作中,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是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便器水箱配件更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从1991年以来先后4次就解决抽水马桶漏水问题作了批示,为贯彻落实江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对全市计划用水考核单位的便器水箱配件进行了改造,总计改造便器水箱配件36962只,节水量约为1330m3/d,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我们还积极向用水单位推荐使用节水型器具、设备,1991年至1998年,共推荐推广节水产品66155套(件),每年夏季对用水单位使用的冷却塔进行运行工况抽查,1996年至1999年共计测试220台。
为提高合理用水和科学用水水平,我们开展了水平衡工作,1984年至1999年的15年中已有1829个单位完成此项工作,其中,1991年至1999年通过水平衡测试完成节水项目2193项,日节水量17.15万m3。为促进企业开展节约用水工作,从1998年起本市开展了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1999年评出了首批10家节水型企业,这些企业万元产值取水率平均递减8%的事例,为同行业的用水单位树立了节水典范,将带动一大批企业(单位)向节水型努力。
近年来,我们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行业管理的科技含量,相继完成了《上海市给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等课题研究,共取得各种科技成果15项,其中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局科技进步奖9项。
服务面貌大变样
给水行业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它与上海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一直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也是供水企业和管理部门行风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上海给水行业共有职工1.7万,供水企业206家。从1994年开展了规范服务达标活动,1997年3月被上海市文明委命名为规范服务达标行业,上海给水行业已连续3年在市纠风办组织的对窗口行业进行的万人问卷调查中,市民满意率名列第一。
按照市委市府领导“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减少亏损、改善服务”的指示和《上海供水行业转换机制深化改革方案》要求,上海已于1999年底撤销了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相继成立了上海市自来水闵行、浦东、市北、市南有限公司,形成4个区域性供水企业的竞争格局。为保证竞争有序、公正进行,保证供水水质和全市供水管网安全、合理运行,经市编委批准,本市又组建了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供水行业管理水平,促进供水行业服务供应水平的全面提高。
自来水行业通过完善体制改革,打破垄断经营,实现裂变重组,促进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竞争机制有效形成;通过完善经营机制,加大市场化力度,促进了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促使企业改善服务和扭转亏损;通过政企分开,职能转换,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行业管理水平,促进全行业服务供应水平的全面提高。一句话,通过改革,转换机制,摆脱亏损,搞好服务,塑造崭新形象,使上海供水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道路。
为把上海自来水行业率先创建成文明行业,从1997年起,特别是1998年6月市文明委将自来水行业列为创建文明行业的试点之后,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行业领先效益好、管理机制运行好、先进典型示范好、文明服务执行好、设施齐全环境好以及市民满意信誉好为标准,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职业道德建设为载体,以实现职工素质与行业管理水平两提高为目标,从行业实际出发,自我加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应特大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体现市场经济特点的创建文明行业的新路子。经过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原上海市自来水公司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四连冠”荣誉称号;“小郭热线”被建设部命名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有86个对外服务窗口跨进公用局“新风窗口”的行列,83家乡镇水厂被评为“花园式水厂”;涌现出以“小郭热线”和行业“十佳服务明星”为代表的先进群体和个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队伍服务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发展远景大机遇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上海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已经提出:到2000年初步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框架,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中心城市的地位,这对上海给水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
供水发展的远景方向是: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供水体系,坚持高质量、高标准,进一步推进自来水事业的发展,建管并举,确保自来水服务供应能力、质量及安全可靠;充分发挥高科技产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用水工艺、设备及器具,合理配置水资源,发展节水型企业,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和城市合理用水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地下水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地下水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中心城区供水
供水范围
中心城区由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所属各水厂和大场水厂、凌桥水厂负责供水。供水范围为市中心10个区以及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的部分地区、浦东新区外环线以内地区和浦东国际航空港地区,总人数约950万人。
供水能力
2005年,市供水企业的供水能力将达到770万m3/d;2015年,供水能力将达到880万m3/d。
供水水源
针对长江枯水期的长江原水供水缺口,建设长江引水三期工程,规范为130万m3/d;
为解决上海2005年以后中心城区原水缺口和改善居民饮水水质,在长江口青草沙建立水库的预可行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规划中的青草沙水库有效库容为18400万m3,将再增加原水283万m3/d的供应能力
供水水质
市供水企业水质检测项目、水质检测濒率和水质合格率都将达到和超过建设部标准的要求。
服务质量
一是在中心城区积极推广使用IC卡水表,在郊县(区)积极试点,方便用户,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加快中心城区老管网的技术改造,确保供水质量;三是在住宅小区中推广使用新型管材;四是对多层公房采用调频技术等多种供水方式,逐步减少或取消屋顶水箱,提高供水水质;五是开展供水企业等级资质评审,根据建设部要求和上海供水企业实际情况,将供水企业资质评定为一级、二级、三级,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鼓励、促进供水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提高对外服务水平;六是给水行业要创建成文明行业,进一步开展新风窗口的创建工作,要有50%以上的对外服务窗口建成新风窗口,真正为上海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郊县供水
供水范围
规划中的郊县(区)供水范围是指南汇县、奉贤县、青浦县、崇明县、松江区、金山区的全部,闵行区的一个镇,嘉定区的大部分地区,宝山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浦东新区外环线以外的部分地区,共约520万人,由于供水范围调整,供水人口比“九五”期间略有降低。
供水能力
2005年,郊县(区)自来水公司和乡镇水厂的供水能力为340万m3/d;2015年供水能力规划为420万m3/d。
供水普及率
至“十五”末,全郊县(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供水水源
郊县(区)供水水源将从分散转向相对集中,就近取用主干道的大水体,有关县(区)将从长江、黄浦江上游引水。
供水水质
郊县供水企业水质检测项目、水质检测频率和水质合格率标准都将达到和超过建设部要求。
节约用水管理
2000年将达到如下目标:创建“节水型城市”,计划用水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每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到2005年达到80.5%;最高日节水平均每年为3万m3,年节水量达到1.7亿m3;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下降到27.19m3/万元。
2015年将达到如下目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82.5%;最高日节水平均每年为2万m3,年节水量不少于1亿m3;在建成节水型城市的基础上,节水管理达国内领先水平。
地下水管理
继续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调整地下水取用结构。地下水开采量2000~2002年递减量不少于300万m3,2003~2005年递减量不少于100万m3,将全市地下水净开采量控制在1亿m3之内,新凿井控制在每年30口之内,年地面沉降量控制在10mm以内。
积极推广除铁除锰及次氯酸钠消毒等水处理装置,使地下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并达到欧盟EU标准。
开展地下水采灌比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研究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回灌的关系,确定能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的合理的采灌比例。
进行区域性分质供水试点研究,采用管道直供和桶装等形式,将优质地下水供市民饮用,优化本市的饮用水结构,改善饮用水水质。
研制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本市地下水的各项信息(水量、水位等)集中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实施全市实时统一监测管理。计划2000年开展研制工作,至2002年完成系统开发工作。
新世纪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上海张开了发展的翅膀欲腾飞冲越。在这个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的历史关头,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给水事业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论文搜索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email protected]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