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景观水体的水质目标:策略与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技术与工程 发表日期 2001-11-01
来源 第二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鹤立,徐立群,李相峰,陈雷
摘要 王鹤立1 徐立群2 李相峰3 陈雷3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27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长春 130021 3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研究所 长春130021) 前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综合治理与城市水环境保护已逐渐提到日 ...

王鹤立1 徐立群2 李相峰3 陈雷3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27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长春 130021
3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研究所 长春130021)

前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综合治理与城市水环境保护已逐渐提到日程上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对那些流过城区、因污染严重已变得黑臭的老河道进行了整治工作,但往往在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了污水截流、河道清淤,河底硬化、堤岸砌石等治理工程之后,臭水河变成了无水河。一些城市周边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较为匮乏,为了保持城市景观游览水面,在河道中设置多道橡皮坝截流或引流蓄水,甚至打深井汲水或放入自来水,来维持治理后河道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然而截流水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水质即逐渐劣化而变得黑臭,须放掉重新蓄水,这样在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等方面都是很不合理的。因此,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建设了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后,开始考虑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一步处理后作为这些干涸河道的景观补给水,我国石家庄、慈溪、郑州、北京等地均已开始实施或计划实施此类工程。这些工程为我国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大规模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由于相关水质标准与技术措施尚处于经验摸索阶段而遇到很多问题,急切要求对此类情况下可依据的水质标准与设计规范做更科学合理的规定,同时也迫切需要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严格的适用技术。

研究与讨论

1 概述

  1.1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实践现状
  1.2 我国有关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与设计规范
  1.3 工程实践中对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水质标准的争论

2 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景观水体水质目标的策略研究

  2.1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与富营养化及水体自净的关系
  2.2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与技术措施及可行性的关系
  2.3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与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的关系

3 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景观水体水质目标的技术研究

  3.1 试验条件与分析方法
  3.2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3.3 经济技术分析

结 论

  基于以上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景观水体水质目标的策略与技术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我国现有城建行业标准CJ/T 95-2000《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及CECS61:94《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水质指标要求偏低,且对于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具体情形没有区别对待和分别说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完善。
  2、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目标,并非是控制其不发生富营养化,而是控制其不发生黑臭腐化现象,轻度富营养化不会很快使流动水体形成黑臭现象,因此氮磷等指标可以适当放宽。
  3、在水体生态系统及水流复氧机制完善的情况下,水生植物可以吸收大量氮磷与有机物质,并复氧自净保持环境容量。因此人工水体应考虑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如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强化复氧机制等),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功能。
  4、强化二级生物处理的脱氮除磷效果,将可以使三级处理的负荷大为缩小,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也将大幅度降低,因此建议新建二级污水处理厂要优先选择可以有效脱氮除磷的工艺,而计划将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已建城市污水厂,应首先考虑二级污水厂通过部分工艺改造来强化脱氮或除磷效果,这样将是更为经济的和有效率的。
  5、综合安全性与技术可行性来考虑,对于较高要求的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建议:总P应控制在0.2~0.5mg/L,氨氮应控制在1~3mg/L,CODCr应控制在20~30mg/L,BOD5应控制在6~10mg/L,夏季严格要求,而冬季可以适当放宽。
  6、试验研究表明,以曝气生物滤池-微絮凝-压力式纤维过滤为主体的工艺流程,对二级出水再生处理,可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建设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是经济可行的。
  7、对于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不同具体情形,应区别对待,可以参考现有水质标准(正在完善之中),而不可简单套用,建议通过更充分的论证与模拟实验确定选用的水质标准,避免巨额投资的浪费。


王鹤立(1970 - ),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现于浙江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污水处理及再生回用。
电话:13804316765
E-mail: [email protected]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email protected]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