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出水偏酸性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周玲,冯国桢
(巨化集团公司制药厂,浙江 衢州 324004)
摘 要:电渗析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水偏酸性,分析原因,主要是膜污染严重,导致浓差极化造成。结合本厂实际进行相应处理,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保证水质。同时也介绍了一种测定极限电流的简单方法。
关键词:水处理;纯水;电渗析;浓差极化
中图分类号:TU991.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455(2001)02-0018-02
概述
我厂的纯水处理系统1994年10月建成投产。具体如下:
产水流程如图1:
本纯水制备系统原为SMZ产品配备的,后因生产需要,纯水供其它药品生产用。采用每日开车4h,每4h倒换电极一次的方法保持纯水系统运行。
1 存在问题
该系统自1997年底向制药厂制剂车间供水,1998年3月出现出水偏酸性的现象。分析原因时采用倒溯法。首先排除取样污染因素,原取样在贮罐处取,因贮罐放空存在缺陷,改为离子交换柱后直接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出水仍偏酸性,但其他项目均在指标范围内。检查电渗析器出水,水的pH为5。最后检查原水,呈中性。因此判断问题是电渗析器故障。采用2%盐酸循环冲洗两次,再冲洗24h,产水依然偏酸。将运行电压降低至70V,依然不能解 问题。检查电渗析器,发现电渗析器进水管内壁有有机附着物。
2 原因分析
电渗析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利用阳、阴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从一个室迁移到另一个室,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一部分水浓缩。电渗析器的构造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正负两电极间交替的平行放置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阳膜由带负电荷的酸性活性基团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构成,能选择性地使阳离子透过,阴离子不能透过;阴膜由带正电荷的碱性活性基团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构成,能选择性地使阴离子透过,阳离子不能透过。由于与离子交换膜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能穿过膜,(称为反离子迁移)使一部分水淡化,一部分水浓缩。
由于反离子在膜内迁移数大于它在溶液中迁移数,在膜两侧形成反离子的浓度边界层,当电流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膜界面处反离子浓度趋于0,为保持离子迁移的平衡,将迫使水离解而由H+来传递电流,这就是电渗析的浓差极化现象。当发生极化时,由于产生OH-的作用,在膜表面易形成沉淀,导致膜性能恶化,并且会改变水的pH值,影响出水质量。即使工作电流不超极限电流,也会因水流分布不匀、悬浮物堵塞使水流不畅等原因造成局部极化,引起上述结果。由此可知电渗析出水偏酸的根本原因是浓差极化。
由于电渗析器进水管内壁有有机附着物,生产过程中虽定期倒转电极,但未经常测定极限电流以调整工作电流,结合系统检查,确定本厂造成浓差极化的原因是由于预处理系统存在缺陷,加之操作经验不足,致使膜污染较严重,从而导致电渗析器生产一段时间后出水出现偏酸性的现象。
3 解决措施
3.1 清洗
将电渗析器解体清洗,发现电渗析膜(特别是阴膜表面)形成厚厚一层沉淀物。采用将膜浸入2%盐酸溶液24h,然后用水冲洗至中性后装回。解体清洗一年一次。重新组装后要测定极限电流,每半年用2%的盐酸清洗一次。
3.2 控制电流密度
为不发生(或尽可能减少)浓差极化,只要以低电流密度运行即可。但这样操作却使装置显得过大,不经济。只有运转电流密度较接近极限电流密度时,才最经济(1)。根据研究,极限电流密度与盐浓度呈正比,与扩散层厚度呈反比。因此在实际操作时,须根据进水水质变化、流量变化及温度改变,随时测定极限电流密度,调整工作电流在极限电流的85%。
测定极限电流密度的方法有电流——电压曲线法、电流——溶液pH法。其中以第一种方法使用范围广。但有时该法得出曲线拐点不明确。利用下述方法可得重现性良好的尖锐峰值[2]。
因为
V=Vc+Vp+Ve+RI (1)
式中:
R——膜与液体总电阻,单位欧姆;
I——电流,A;
Vc——膜电位,V;
Vp——极化电压,V;
Ve——电极电压,V;
V——电渗析槽电压,V。
则
V/I=(Vc+Vp+Ve)/I+R (2)
固定流速、水温等运行条件,改变电流数值,测定电渗析槽电压。
以1/I为横轴,V/I为纵轴作图,在极限电流密度处直线斜率有明显变化。可得重现性良好的尖锐峰值。
3.3 过滤系统的处理
3.3.1 予过滤器的处理
经检查发现进水侧有大量悬浮物,滤料上层10-15cm间隙有大量悬浮物截留(肉眼可见),而且滤料层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接触双层滤料要求石英砂高度400-600mm,无烟煤高度400-600mm)。原石英砂高约300mm,无烟煤高度约400mm。采用更换部分被污染滤料,补足石英砂滤料高度至600mm(滤料装好运行24h后测浊度<lmg/L)。
规定每天均须进行反冲洗操作,不定期检查出水浊度。
3.3.2 精密过滤器的处理
经检查,发现线绕式蜂房滤芯外侧可见有机悬浮物也很多。处理方法:采用清水冲洗、轻刷,除去黏附物。规定半个月拆洗一次,定期检查出水浊度。
4 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后至今未出现电渗析出水偏酸现象。减少了因水质不合格造成的药品损失,缩短了水处理不正常停车时间。为原料药和制剂药品生产提供了纯水水质保障。
参考文献:
[1]闻瑞梅,王在忠.高纯水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日)井出哲夫,等.水处理工程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周玲(1972-),女,助理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化学工程专业,目前在巨化集团公司制药厂工作。
收稿日期:2001-01-11
论文搜索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email protected]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