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化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点思考
王峰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了简化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几种简化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简化给排水设计、必要性、可行性、简化方法
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使社会节奏日异加快,传统的设计方法及思维方式或多或少地制约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因之,应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新的思考,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仅就简化建筑给排水设计进行讨论。
一、简化设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建筑工期的紧迫要求缩短没计周期
在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投入及产出,时间是个很重要的参数。业主一旦决定投资,他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回收投资并获得利润,他考虑的是银行贷款每日必须付出的利息,他考虑的是整个企业资金的周转与平衡,若工程项目是生产性的,他则考虑的是使产品早一天投放市场而先人一步占领市场,这一切,反映到设计方面,便是在设计合同谈判中压缩设计工期,有时候,能否保证按期交图甚至成了业主决定取舍设计单位的首要条件。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项目一旦上手,便感到时间非常紧迫,这种感觉几乎成了通感。因此;如何在给定的设计工期内拿出最好的设计,便成了设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集中精力考虑设计的关键部分,就必须对传统制图方式进行简化处理。
2、简洁明了的设计更有利于读图及施工
接受心理学表明,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接受并记忆的信息是有限的,如同计算机的存贮能力,一个地址被一个信息占据,其他信息就无法进入。
以旋工图为例,有的图纸,说明部分可以写满整整一张2#图(有的甚至是一张1#图),说明中有些条目是施工规范中已写明的,有些是一些常规做法。说明写得多,显得详细,好象是面面俱到,但是,其弊病是没有突出重点,阅读一遍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反倒在读图人头脑里淡化了需要重点说明的部分。在实际工程中,有些施工人员甚至不看说明。
传统的制图仅看平面图或系统图都不能马上判断管线的走向,管径等,而且平面和系统图对起来看,增加了读图的麻烦。
在工程建设中,除了初步设计是供政府或业主了解设计意图外,施工图主要是给施工、监理和业主方看的,设计人在图纸表达中,应时刻想着自己的读图对象。简洁明了的设计有助于读图。
3、简化设计可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在给定的工期内,设计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系统方面,使得系统合理且优材料符合项目的功能需要及标准。如果项目一上手,对系统不做仔细考虑就匆匆画图,这样的设计肯定 不是好的设计,设计的原则应该是考虑要细,制图在表示清楚的前提 下应尽可能简化,如果平分精力,甚至把大多数精力花在繁琐的制图工作中,这样就难以做出高质量的设汁。
设计和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有共通之处。刚毕业,做的设计比较简单,随着经验的积累,设计做的日益复杂,到了一定程度,再回头反思,就会力图优化或简化设计,使设计质量更上层楼。这也是一种螺旋式发展。
4、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在一些涉外工程或合资工程中,国内给排水设计与国外的差异很大,如果工程是在“菲迪克”条件下进行的,这种差异更为明显。国外的通常做法是,由业主委托咨询公司向承包商提出一系列技术要求,这种技术要求一般在合同文本中提出,同时提交指导图(Guiding drawing)。指导图与国内设计扩初深度相近。承包商接单后,再根据技术说明和指导图出一个安装详图,业主批准后方可施工,这种安装详图较国内设计的施工图详细。
如果我们设计详细到安装图阶段,设计工期远远不够,同时由于缺乏一些设备的详细尺寸,图纸出到这种深度也确有困难,而在这方面、恰恰是施工安装单位的长处,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发现,轴测图改为原理图(或有人说的展开图)已可满足施工单位要求。空调及电气专业已经这样做了,给排水专业的一些同行也有人这样做,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也给施工单位提供了方便,他们觉得受的束缚少了,在不影响系统的前提下,他们会想尽一些办法节省材料及造价,同时,在涉外工程及合资工程中,这样做与国际惯例差异较少。
5、专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权威人士曾在《给水排水》杂志上撰文,谈到设计院给排水专业占设计比例过低影响专业发展,此种看法在业内人士中间引起强烈的共鸣。
建设部对各专业定额工日有规定,我们估且不论其规定的合理性与否,在建筑设计院,这种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偏差。例如在小区设计中,小区室外给排水的工作量较大,定额工日约占整个项目的20%左右。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按建筑面积收费,小区设计很难单列,最终只好按整个工程给排水的比例计算产值。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内对给水排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齐全,有的在一个工程内包括了生活给水,高质饮用水,热水,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雨水,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水景工程等等。这样,工作量越来越大,而比例却越来越低,如果按传统的方式画图,给排水设计人员的收入就会越来越少,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以至影响整个专业的发展,由于给排水专业在建筑设计院是辅助专业,本专业人员的意见往往被忽视。
为了给排水专业的发展,求人不如自助,简化本专业设计也不失为一种应对方法,当然,这种简化是建立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简化室内给排水设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与施工单位更好契合的需要,是使建筑给排水设计走向世界的需要,是发展给排水设计事业的需要。
二、简化室内给排水设计的若干方法
在讨论简化设计方法之前申明两点:1、简化设计并不意味着降 低设计质量,恰恰相反,简化的目的在于优化设计,提高图纸的技术含量。减少图纸中的繁琐部分。2、本文仅限于讨论简化施工图,对于初步设计,笔者的观点仍然是尽可能详细并考虑周全,否则,将失去 初步设计对施工图的指导作用。
1、分系统的简化
一个完整的能包括很多部分,如:水泵房,泳池循环水处理,热水系统设备,水景工程,气体灭火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设 备等等。目前,一些水工业生产厂家及公司技术人员配备齐全,他们对设备安装、调试、运行较为熟悉,一些厂家已经由单纯提供设备发 展到安装,调试一条龙服务。他们对自己所提供设备的熟悉程度往往 超过设计人员,这就给我们简化设计提供了方便。简化的方法是这些可以由厂家提供设备并安装的部分在图中可以一个方框表示,图中注明本设计所需要达到的参数即可,例如,对于泳池循环水,只需提供循环水量即可,同时,要向建筑专业要够面积,给电气专业要求供电量等;对于水泵房:只需计算出流量、扬程、功率、占用面积即可;对于水景工程,只要考虑其补水及排空,留足电量,其他则可由喷泉公司承包安装并调试;对于气体灭火系统。只需写明由专业消防公司设 计安装并调试即可;对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只需注明污水量,处理要求,并留好位置及提出电量要求即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设计人员对这些系统可以大甩手,简化是建立在对这些厂家技术能力的了解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平时多做技术积累,多与一些实力强的厂家合作,了解其技术能力及运作方式,确定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接口,满足其他专业的设计要求,对外围条件及控制参数一定要心中有数,设计要包容安装单位,向安装单位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提供条件满足其施工安装要求。
这样,对整个给排水系统要了然于心,要设计合理,要实现整个给排水系统的使用功能。
2、改轴测图为原理图
过去的轴测图可以画成原理图,但是阀门不能少,管径及走向可在平面图上表示,横管的标高不一定定得很死,指出一个范围即可。
这样,可大大减少画系统图的工作量。施工人员读图也会容易一些,笔者曾尝试在一个工程中这样表示,施工单位没有提出不同意见。
3、设备材料统计的简化
笔者认为,设备选用应在图中明示,而材料可不必统计。理由是,由于材料的合理损耗,设计人员统计的数字不一定能做为施工预算及监理单位核定工程量的依据,他们往往根据实际发生的数量来结算,一般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都有概预算人员,他们反正是要算材料的。设计先算一遍,是平白增加的无功工作量。
4、同类型给排水系统的简化
在工程设计中,常常有些分系统只是平面布置上有些差异,系统并无根本不同,在出图时,同类管道画出一个有代表性的即可,其余均可参照此图或相应的平面图。
5、小区雨水计算的简化
雨水管道的计算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按教科书或手册介绍的方法进行计算耗时较多,其实,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管径及敷设坡度。在计算中,将雨水在管道的流行时间t2代入暴雨强度公式而计算转输流量比较麻烦。笔者认为,此种计算可以用简化法进行计算,理由是,现行室外排水规范推荐的重现期取值偏低,加之综合国力的提 高要求管网的安全及可靠度提高,雨水管网的设计标准也应提高。
笔者在计算小区雨水时重现期一般取10年,从起始点到管线全程中段不考虑廷缓系数m,过中段后,按流速1.0~1.2m/s计算一次t2,代入公式计算一次转输流量,这样直至管线终点。本人曾用简化计算的结果与正常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基本相同。简化设计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这里不一一讨论。
三、结论
l、建筑给排水设计诸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建设部92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应根据实际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意见后进行调整;
2、简化设计决不意味着降低设计质量,只是探讨将设计人员的精力集中在整个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比较和优化方面,集中在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点方是一些繁琐的表示方法,或者由施工单位去做可能更好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简化设计与优化设计 是并行不悖的。
3、由于设计采用了CAD,计算机的辅助制图能力使设计人员经常运用拷贝、镜像、阵列等命令。除有必要的重复外,计算机制图的一个不利的一面是增加了图纸中出现重复信息的可能,无用的重复信 息是一种信息污染,设计人员在制图中对这一点应有清醒的认识。
本文对简化设计的讨论可能会在同行中引起较大争议,而人类对真理的认识往往是在激烈的冲撞中产生的,对此,本人深信不疑。
欢迎各位同行对此问题提出不同看法。
论文搜索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email protected]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