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十二五”期间东北合力开发云水资源应对"水荒"

时间:2011-06-16 16:45

来源:中国政府网

评论(

  东北黑土地正在亮起“水荒”黄牌,水资源日趋紧张已成为发展的重要“瓶颈”。“十二五”期间,东北地区将努力开发云水资源,让变幻莫测的云成为可以利用的“空中水库”,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按照增雨每立方米0.3元计算,全省每年增雨直接经济效益接近10亿元。”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班显秀说,每年人工增雨量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其生态效益更难以估算。

  东北地区虽拥有大江大河却是中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151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5%。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是全国重度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82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吉林,也属于缺水省份。

  在水资源日渐紧张的同时,东北地区还承受着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压力。气象部门的研究成果显示,过去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以辽宁为例,全省平均气温上升了1.5℃,降水量每10年减少17.4毫米左右。

  水资源短缺,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农业。“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辽宁省农委主任刘长江说,人均占有量低于1000立方米的为贫水区,人均占有量700立方米以下的为严重贫水区,辽宁省除东部地区以外的地方都属于严重贫水区。而粮食生产从春到秋用水时间偏长,自然降水分布大多集中在夏季,直接影响粮食产量。

  对于耗水量较大的石化、轻工等行业,“水荒”也在步步逼近。一些学者还发出警示,未来在遭遇严重干旱情况下,部分地区工业就有可能面临“拉闸限水”的情况。

  节流与开源并重,是破解“水荒”的根本途径。“十一五”期间,东北三省就开始加大人工增雨的投入力度,努力增加云水资源对陆地水资源的“反哺”。

  辽宁省气象局局长王江山说,过去5年全省共组织大范围人工增雨作业130次,累计增加降水152亿立方米。在2009年辽西北遭遇特大干旱时,气象部门开展了大规模飞机和火箭联合增雨,一次增雨近8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旱情。“十二五”期间,辽宁计划将年人工增雨量从30亿立方米提升至40亿立方米。

  近年来吉林省平均每年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增加降水10亿立方米,挽回雹灾经济损失上亿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宿政说,为保障粮食生产,吉林省在兴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同时,把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作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重点工程。

  为保障“北大仓”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黑龙江省气象局提出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将人工增雨能力提高一倍以上。

  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已建立了跨区域人工增雨机制,四方根据区域生态建设、粮食生产、森林防火等需求,联合组织开展人工增雨,提高东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效率。2009年8月,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首次开展跨区联合作业,有效地缓解了当地旱情。

  投资逾10亿元的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工程完成并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可多增加降水10亿-20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东北三省在加大对人工增雨投入同时,作业目标和方式也正从单纯的抗旱增雨向防灾减灾、生态建设等多领域、多目标发展。

编辑:孙宁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