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水网2010年9月—2011年2月开展了“应用MBR工艺万吨级/日以上规模的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专题调研,调查对象为规模在1万吨/日以上的市政污水MBR项目,结合调研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并在2011年3月4日召开了“MBR技术应用”的专题沙龙活动,设计院、专家、企业等1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文内容摘自中国水网《应用MBR万吨级市政污水处理项目》调研报告。
据调查,MBR(膜生物反应器)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异议不大,而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则是众说纷纭;即便存在争议,MBR在中国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也称得上头角峥嵘,2006年诞生了我国首座1万吨/日以上规模的MBR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后,其应用速度和市场容量增长迅速,2007年市场容量为15万吨/日、2008年为40万吨/日、2009年为60万吨/日、2010年为103万吨/日(按已运行项目统计)。
清华大学黄霞教授指出,应用因地制宜、动态的眼光来评价技术的发展,相比较活性污泥法100多年的历史,MBR这样新兴的技术,行业有义务呵护其健康的发展,使之更有竞争力。目前MBR在我国市政领域的应用速度过于快,有些跟风,这并不利于MBR技术的健康发展。
调查中的所有项目均为政府出资项目(国债或地方财政),并且是政府运营,没有市场化项目。这可能是因为MBR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使惯于采用BOT模式的水务投资人望而却步;也可能是因为行业对这种工艺尚不了解,担心其风险;或者是因为相配套的设备、专业服务公司、人才等的缺乏。不过,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仅有江苏昆山陆家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为BOT项目。
MBR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出水水质好,超出了目前的水质标准,出水水质稳定(膜堵是另外一方面)。但如果说从未来出水水质考虑,或者说目前水质标准没有涵盖的范围考虑,比说消毒的稳定性,由于膜的作用,对于病原菌消毒的稳定性与常规工艺比较,存在一定差别。另外,从生态稳定性来讲,对于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去除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评价某项技术时,不仅应着眼于现在的标准,更应着眼于水质的发展、水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从这些角度来说,MBR具备一定的潜力。
北京市政总院李艺总工认为,对于MBR的成本过高的评价并不客观,应该针对出水水质的质量来判断。MBR是结合生物二级处理和再生水生产两种工艺,在比较费用的时候,应该以生物处理厂和再生水厂两个厂子的费用之和,与MBR项目做比较。另外,达到再生水标准的处理工艺很多,如滤布滤池、砂滤等,但是它们的出水水质不如MBR,在费用上也低于MBR。但如果考虑到出水水质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应该拿MBR和生物处理+超滤处理比较,这样比较后两种投资费用(不算节约的土地成本)几乎差不多的。
未来5年内,MBR的超滤膜材料仍将以PVDF为主流趋势,在此基础上有望结合湿法纺丝、热致相以及增加支撑管三种制备方法的优势,制备具有高通量、高强度、高亲水性能的PVDF超滤膜材料。对于运行中电耗的降低目前也是各企业追逐的技术优势,调研中了解到新加坡某项目中目前做的最好可以达到0.37度电/吨水。
编辑:周芸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