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低碳经济下 生物质能源利用前景“诱人”

时间:2010-01-07 09:21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周芸

评论(

—记清华大学-山东十方环境与生物能源工程研发中心成立一周年

  09岁末,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重要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的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新能源产业将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能源领域中,风能、太阳能可以称为清洁能源,而生物质能是可以“变废为宝”的能源,在污水、垃圾处理与能源开放利用两方面架起“鹊桥”,使两端受益。

  生物质能是一类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农林资源、有机废水、城市垃圾和畜禽粪便等均可作为生物质能的原料,目前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性课题。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潜力巨大:目前每年秸秆总量为6.8亿吨,预计到2015年产量将达到9亿吨;2005年我国生活垃圾产量达1.56亿吨,其中可作为能源原料的厨余垃圾占70%;畜禽粪便总量已达25亿吨,均可作为优质的生物质能原料。

  本着“致力于提高我国的厌氧消化水平,提高相关技术在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我国的再生能源事业”的宗旨,2009年年初,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山东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清华环境系成立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山东十方”环境与生物能源工程研发中心(下简称“中心”)。清华大学环境系王凯军教授任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系左剑恶教授任中心副主任、山东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甘海南任中心副主任。回顾中心成立一年,中心在厌氧生物质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此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记者采访了中心的王凯军教授、左剑恶教授以及甘海南董事长。


2009年11月中心举行的厌氧国际研讨会,左至右依次为:清华大学左剑恶教授、荷兰PAQUES公司张巍博士、德国Passavant-Roediger公司张建三博士、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荷兰Wageningen大学G. Lettinga教授、钱易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系主任余刚教授、威立雅环境中国公司张进峰博士
  

  早在2002年,以王凯军教授、左剑恶教授为主的研究小组成功申请了国家“十五”863课题,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并在山东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协助下建设了颇具规模的示范工程,在生物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开辟了新天地。回顾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左剑恶教授指出,中心一直以利用中国的有机废弃物,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目标。在去年,中心做了四方面的工作及一件重要的事情:一是结合863的课题——生物质垃圾的厌氧消化,针对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得到了关键性的技术参数;二是与山东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一起在山东济南确定了中试的示范基地,并与济南市政府联合开展以生物质能源提供的天然气为济南市公交系统供气。并在其它城市开展果蔬垃圾、餐厨垃圾以及山东蔬菜基地的蔬菜垃圾处理工程的方案设计、工艺路线的确定;三是密切的与瑞典、德国等国开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研讨会;四是国外的考察,带着问题考察荷兰、德国及丹麦等国。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863课题的积极推进。总结中心成立一年取得的成果,左老师强调学校与公司成立联合研发中心的模式,在国外也是很成功的模式,相互之间共同促进、共同进步。


山东十方环保能源公司董事长 甘海南

  回顾山东十方环保能源公司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甘海南董事长指出污水及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应该综合利用而非简单的治理。在这种理念之下,通过厌氧生物技术将污水、垃圾中的有机物通过发酵产生沼气,提纯后制成天然气,目前公司的方向就是以能源为主线治理污染。在中心成立前公司已经开展生物能源的工作,2007年与日本石油开发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主要致力于将沼气变成高附加值的天然气,且国内已经完成4个类似项目,即利用工厂废水生产天然气,目前均已完成商业化的运作。中心成立后为公司在新能源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结合中心的863课题,将公司新能源利用的领域从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拓展向餐厨垃圾、蔬菜垃圾等有机垃圾。目前我国在固废方面的厌氧发酵技术相对于国际上是落后的,特别是德国、瑞典,中心的成立可以说为我们赶上国际垃圾厌氧处理技术给予了及时的、强有力的支持。2010年公司将结合中心以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利用餐厨垃圾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在青岛、济南开展两个生物质垃圾处理中心示范工程,两个城市的餐厨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以及粪便均可以达到800吨/天,可产生的沼气量在12万方左右,通过精制天然气可以达到6-7万方,相当于济南市所有公交车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如两个项目做好后,将会与德国、欧洲等在共发酵方面同步。

关于生物质新能源更多信息请关注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后续报道。

编辑:周芸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