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公用事业改革在探索中期许明天

时间:2009-10-27 13:5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姚森婧

评论(

近来,关于公用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了业界极为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水价调整之势迅猛的今天。国家发改委2001年制订的鼓励政策中明确包括了,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意见。而早在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便已有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的决定。如此算来,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在这一段或艰难或平坦的改革之路上,我们取得了成绩,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现阶段,我国的公用事业改革又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在桑德集团举行的环境商会第六期总裁圆桌会议上,长期从事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公权市场》作者徐宗威先生以“公共服务与公权市场”为主要内容,同与会总裁共议了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公用事业改革在探索中成绩显著
 
从福利到产品,再从对公共产品的认识过渡到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足以体现我们对市政公用事业及其产品认识的提升与深化。这在思想理论上,对指导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体制、经营体制、价格体制、管理体制等等,均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其核心表现为打破了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市政公用领域大量进入的民营经济、外国资本,促使了竞争局面的产生。随着市场机制渐渐进入到市政公用的经营与管理范畴,使得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大加强,一些集团公司应运而生。此外,市政公用的资本市场已显现其雏形,资本赢利率的提高,吸引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本进入。与此同时,特许经营制度的普遍实施,使得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也促进并带动了市政公用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的改制与改革。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桑德集团乃典型案例之一。
 
公用事业改革在摸索中付出代价
 
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公共产品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对此社会公众的支付负担大幅度提高。当公共服务的买单者由政府转变为公众,无疑加大了公众购买公共产品的负担。
随着“公共产品”这一概念的浮出水面,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职能的质疑日趋加重。以近来热议的水价为例,其实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主要社会矛盾,就是公众对政府公共职能的质疑:纳税人将税款支付给政府,政府理应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国有资产在股权中的比重与国有经济在市政公用领域的市场份额均大幅缩减,这意味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体现在市政公用行业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均处在下降的态势。
公用事业改革在实践中寻找目标
 
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体制、资产、投资等方方面面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依然充满着极大的挑战。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再认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不能改变的,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其中扮演的是参与者的重要角色,特许经营制度为实现两者的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平台。
 
事实上,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已经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涉及公共权益的这样一种经营制度。为了生产公共产品,通过政府转移特许经营权,运用市场机制,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所建立的涉及公共权利的这样的经营市场,即公权市场。
 
认识和规范公权市场是改革不能绕过去的问题。公权市场的基本属性,是市场的垄断性,经营的公益性和风险的政治性,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看,这个市场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所获取的投资回报或者是经营回报应该处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之下。
 
对公用事业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这两种关系中找到平衡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继续发挥好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需要坚持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和公共产品,政府在改革中的公共职能需要加强,不能越位但是也不能缺位。市政领域的投资与投资回报问题将是研究解决的一个重点。

编辑:姚森婧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