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水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之下,污水的再生与回用尤为重要。技术路线的选择是污水再生和利用的基础。在污水再生回用的道路上我们将何去何从呢?6月19日下午,在中国水网和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办的“2008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的王洪臣总工程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
王洪臣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探讨了我们国家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行的技术路线。他首先总结了近十五、六年来,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几个关键发展的环节。他说,2002年的GB18918标准开始发布之后,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普遍执行的是一级B的标准。在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对2002年的标准做了一个修改,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水排入重点流域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从这开始,全国的污水处理厂开始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来水虽多,存下的却在减少;人多、业大、用量大,且越来越大”,王洪臣对我国水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他指出,当用水量接近可用水量时,为了生存,生态环境用水量将为零,没有基流,河湖皆干。事实上,这一状态在华北和西北已经出现,并迅速向南北推进,有星火燎原之势。所有人都向往着五六十年代的水,既要那时的水质也要那时的水量。
王洪臣还对人工处理与生态处理的技术路线之争以及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基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环境状况,我们不赞成生态处理,因为生态处理技术路线的背后是不生态。以湿地和稳定塘为代表的生态处理工艺,本质是让部分污染物进入了环境,“地”和“塘”都是环境,尾水中的污染物恰好是高污染强度的难降解物质。
编辑:全新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