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李华芳:合长三角之力复太湖水之美

时间:2007-06-01 09:40

来源:东方早报

评论(

早报特约评论员 李华芳
  5月29日起,由于蓝藻暴发,污染了作为自来水水源的太湖水质,江苏无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纯净水成为畅销品,一时间“无锡水贵,太湖臭美”。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太湖蓝藻之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深入来看,蓝藻暴发的原因主要是水体的富营养化。而造成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是水体中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负荷量超标。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超过20毫克/立方米和300毫克/立方米,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目前无锡水源地水质中的氨氮指标已经达到5毫克/升,而这种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水。

  由于太湖水域影响甚大,对黄浦江也会造成影响,引起了更多人的担心。目前上海的自来水大部分来自黄浦江上游,2006年的“太浦河工程”增加了一条太湖来水直接进入黄浦江上游的通道,原本用于太湖流域的泄洪,但现在却产生了污染蔓延的威胁。

  水利部太湖局从5月6日起紧急启用常熟水利枢纽泵站从长江实施应急调水,稀释太湖水体中的污染物。这在短时间内能起到治标的作用,而治本之策依然是要减少污染。实际上,太湖水治理问题从“九五”期间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水域污染防治计划,“十五”期间依然在这一计划内。两个五年计划之后,太湖水治理依然不见进步,反而积重难返造成了目前的水质危机,究竟是何原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一度成为各地政府提高GDP的法宝,为了吸引投资,地方政府给予了各种优惠,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上也放松了管理。这使得长期以来一些地区为经济增长付出了巨大环境污染的代价,无锡水危机不过是这一矛盾的集中反映。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尤其明显。例如上海黄浦江流域的水质正日益变差,上海已经将部分取水点从黄浦江转到了长江,而从黄浦江的取水量也下降到了60%。再例如珠三角地区的东莞由于饮用水水质变差,已经向上游的惠州租赁水库蓄水,以解燃眉之急,但长期来看依旧是“头痛医头”,缺乏通盘考虑。珠三角的教训对长三角不无借鉴意义。

  太湖水质污染将不仅影响苏州无锡等地,对上海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2002年10月,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三省一市太湖流域水体整治会议上,上海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黄洪亮就认为,黄浦江的治理决非一个上海市能搞好,只有整个太湖流域联手共治,黄浦江的污染才可能被控制住。但长期以来,由于多头管理,区域割裂成为太湖流域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行政成本过高使得水体治理的收益反而被忽视了。

  最近有专家建议“长三角的一体化”要加速,以发挥长三角的规模效应,并指出长三角有能力超越珠三角等等。但从太湖水治理折射出来的现状看,在谈赶超珠三角之时,如何在环境问题上发挥好协调机制,避免步珠三角的后尘,既是摆在长三角各地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也可以是加强区域融合的破题所在。

  地方之间的协调成本过高,造成了目前治理工作步履维艰的窘境。太湖水危机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是,惟有各部门各地区通力协作,长三角才能真正融为一体。要治理整个太湖水体系统,光靠下游的治理,恐怕于事无补,也就是说,太湖治理必须跳出地域桎梏。是以,除了要树立“变局部生态修复或个别问题治理为流域总体治理”的思想之外,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之间应加强协调,避免各自为政。在污染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也惟合长三角之力,方能复太湖之美。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