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雨季溢流污染控制技术和应用研讨会在中持股份南京总部召开

时间:2024-12-04 13:52

来源:中持股份

评论(

近日,清华-中持中小城市环境绿色基础设施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牵头发起“雨季溢流污染控制技术和应用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研讨会在中持股份南京总部召开,联合研究中心核心成员、高等院校教授、研究院所学者、水务集团高管、行业学会专家及中持股份管理层等业内专家齐聚一堂,以雨季溢流污染控制技术为主题,听取了联合研究中心在溢流污染控制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围绕市场分析与政策解读、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挑战及下一步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image.png

参与此次研讨的嘉宾阵容强大,包括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激,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万年红,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州排水公司董事长丁永伟,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董事长吴俊锋,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梅竹松,宁波市环科院副院长/宁波环境科学学会会长刘中等业界精英。

01

突破创新,“抑溢”不凡

多元成果与前瞻探索并进

中持股份副总经理、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高志永主持会议,欢迎并介绍到场嘉宾。中持股份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邵凯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强调,解决方案要获行业认可、客户接受,并惠及区域环境的长远福祉,市场感知至关重要,希望专家们从需求侧和政策层面等不同视角进行深入研讨。

随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新加坡PUB前首席专家、中持股份研发分公司总工艺师曹业始,中持股份副总工程师陈珺,江苏传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英豪,清华大学博士后余诚分别就溢流污染领域中的工作成果和国内外的相关技术进展进行了主题分享。

image.png

王凯军:《溢流污染控制技术复盘》

在简要分析我国水业需求变化与发展机遇进行分析后,简明扼要介绍了联合研究中心在溢流污染治理方面的几项重点工作。

首先,多次就溢流污染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向国家、省部委和社会各界发出强烈呼吁,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初步支持,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建成溢流污染控制研究中试基地,为科研活动提供了实践平台,加速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进程。

再者,相关技术的工程示范应用如同百花齐放,不仅在技术研发、设备革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在工程验证、规模化复制及推广上实现了实质性的落地,全方位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与社会价值。

尽管已取得诸多成就,但面对溢流污染治理这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仍有许多挑战与问题亟待解决。

曹业始:《城市污水系统溢流的缘由和对策》

从城市污水系统的运行现状出发,详细介绍了污水稀释倍数、污清比、峰值系数及污水集中收集率等核心指标对溢流污染治理成效的影响;借助于对多个国内外案例的对比分析,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和污水厂处理能力是减少溢流污染的有效途径。

陈珺:《美国合流污水溢流控制一瞥》

演讲对美国合流污水溢流(CSO)控制的发展历程、技术路线、政策措施等经验和做法作了扫描介绍,并分享了典型成功案例。他指出,美国CSO控制经历了从末端控制到源头控制的转变,通过一级处理、调蓄池建设及管网改造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溢流污染的发生频率和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这些经验能够为我国城市溢流污染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余诚:《污水厂生物处理单元雨季扩能技术》以美国CSO控制的一级处理技术和日本CSO控制的一级半处理技术对比,分析了污水厂二级处理在雨季超量污水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基于二级处理的解决方案,包括磁加载强化活性污泥技术、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及纳米絮凝原位扩能技术等。她表示,这些技术能够通过提高污泥沉降速度等手段有效提升污水厂在雨季的处理能力,目前已经在多个项目中顺利实现工程化应用,反馈良好。

华英豪:《中持溢流污染技术研发和应用介绍》

分享了中持在溢流污染控制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情况,具体包括多效澄清、生物吸附多效澄清及纳米絮凝原位扩能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历程、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等;同时,他还结合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溢流污水处理中的优异表现和应用效果,有效弥补了传统工艺的技术短板,为流域的协同治理实践提供了更多创新思路。

02

从长计“溢”

共迎现实挑战,共谋长远发展

在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围绕溢流污染治理的市场现状、潜在需求、相关政策展开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同时也就相关技术产品在当前市场推广中面临的实际挑战以及在下一阶段的研发方向等各方关注的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image.png

■ 市场分析与政策解读

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国家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雨季溢流污染控制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市场仍存在政策不完善、标准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因此,应向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寻求更多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同时应借由更多元化的途径,主动参与到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当中,进一步提升在专业领域的话语权,进而为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成效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