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御“氢”舟而下溯 创氢能之未来——华骐环保与安徽工业大学共推氢能全产业链产业化

时间:2024-11-13 09:20

来源:华骐环保

评论(

11月12日,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工业大学整合双方优势,开展创新融合与跨界战略合作,在安徽工业大学学术会议中心正式签署《创建“水制氢与氢能合成绿色能源的绿色减碳工艺及智能化示范性装备”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水制氢与氢能合成绿色能源的绿色减碳工艺及智能化示范性装备”联合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并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氢能全产业链产业化。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陆林、副校长曾杰、科研处处长吴宣够、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宇弦等校方领导,华骐环保董事长王健、副董事长郑俊、总裁郑杰、副总裁连宏伟、副总裁程晓玲等公司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安工大陆林书记与华骐环保王健董事长分别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image.pngimage.png

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陆林致辞

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是华骐环保践行“创新科技,生态未来”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公司高质量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公司“一体多翼”的集团化战略布局的具体深化,标志着华骐环保正式步入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纪元。

image.png

华骐环保董事长王健致辞

氢能产业链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和多领域的复杂系统,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华骐环保与安徽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科技为翼,绿色为舵,共同开展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速氢能技术应用转化,共同开启氢能全产业链产业化的新篇章。华骐环保将自《协议》生效起五年内,向联合实验室提供不少于1000万元的研究经费和设备采购经费,用于开展科研工作和日常运行。联合实验室主任由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化学与化工学院曾杰教授担任。曾杰教授入选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曾杰教授团队将全面参与技术研究工作。

image.png

曾杰教授

华骐环保与安徽工业大学紧密合作,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将有力推动氢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在PEM阳离子膜电解制氢技术、AEM阴离子膜电解制氢技术、电化学氢泵氢气提纯加压技术、制加氢一体站的技术装备、氢气制化合衍生产品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华骐环保将在氢能产业的上游(制氢)、中游(氢能转化)和下游(氢气压缩/纯化/加注/回收)环节进行全面布局,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的布局将促进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为整个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image.pngimage.png

华骐环保副董事长郑俊与曾杰教授签约

目前,我国在大规模、大功率PEM电解水制氢领域仍存在较大不足之处,因此,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提升析氧阳极稳定性、降低贵金属电极和交换膜等关键材料成本,并积极开发大容量集成式电解制氢设备,以满足工况条件下的制氢需求;AEM阴离子膜电解制氢技术作为新兴前沿技术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实验室将在批量制备AEM膜非贵金属电极,开发高性能电催化剂、AEM膜和AEM制氢系统等方面着重发力;实验室通过对电化学氢气提纯压缩技术的研究与氢泵开发,有助于提高氢气的纯度和压力,为氢能储运和应用打下基础;实验室将开发与建设制氢、用氢一体站的技术装备,利用电化学氢泵,加氢站化身成为了分布式制氢工厂,在降低操作复杂性和碳排放的同时还提高了建设效率和经济可行性,有利于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和氢能交通的推广;实验室还将研究氢气制高价值化学品技术,产品包括绿色甲醇、绿氨、生物航煤、合成天然气、合成盐酸等,为氢能的储存和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华骐环保总裁郑杰表示,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同时依托华骐环保旗下全资子公司安徽华骐蔚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智造能力,通过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华骐环保将实现在氢能产业的全面布局。这种综合布局不仅有助于提升各项关键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也为整个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华骐环保将持续致力于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促进清洁能源转型,助力建设绿色低碳的能源未来。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