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3(第三届)北京大学生态环境发展论坛暨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校友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3-05-30 10:13

来源:北大环院校友会

评论(

5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和E20环境平台联合主办的2023(第三届)北京大学生态环境发展论坛暨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校友论坛在北京大学环境大楼B121报告厅举行。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001.png

会场合影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存峰,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会长、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其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刘国正,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长傅涛,国能中电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云峰,北控集团副总经理兼北京控股董事会副主席姜新浩,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正洪,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毛,资深环保人士/原北控环卫投资公司品牌总监黄小山,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郁龙,中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王学军,北京中斯水灵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伟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室主任、学术带头人阳平坚,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涛等各界优秀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副院长李天宏,党委副书记李杨等出席论坛。论坛由学院副院长刘永主持。

开场视频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北大环境学科50年所走过的峥嵘岁月。

李振山在致辞中表示,今年对于北大环境学科而言,是系统总结半个世纪的发展经验、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一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上,由唐孝炎先生等全国环境与地球科学领域70余名院士和60余家单位联合发出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共享清洁美丽世界”的倡议。目前学院正在逐步落实这一倡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全球化步伐,推动重点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二是持续探索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创新,牵头召开首届全国环境学科党建论坛。李振山希望与会校友和嘉宾们继续关心、支持和参与学院工作,并通过本届校友论坛各抒己见,碰撞思想火花,共同为环境学科发展凝聚更多智慧方案。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024.png

李振山致辞

李其林表示,北大环境校友联合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逐渐成为北大环境领域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联系合作的重要桥梁,更在推动北大环境学科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扩大社会价值与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环境学科正在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引擎,北大环境校友联合会将继续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凝聚海内外北大环境人的智慧,面向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输出北大方案,为北大环境学科建设增添全新动能;将继续发挥纽带作用,链接母校与校友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力量,强化北大环境领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建设;将继续服务校友,竭诚为环境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与通道支持。李其林表示,作为新一任会长,他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母校、为广大校友和生态环境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040.png

李其林致辞

朱彤讲述了北大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面向未来的思考。他表示,北大环境学科经过50年的求索与积累,已全面建成了具有北大学科交叉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环境“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环境学科体系。近年来,北大环境学科聚焦重大基础科学前沿,持续打造环境科技创新全链条,以坚实的基础研究支撑国家区域流域环境治理、履行全球环境公约。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中国与全球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正当其时、势在必行。他指出,要加快发展“环境+”学科群共同体,构建交叉融合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全球保护环境的共同行动,为推动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贡献智慧力量。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059.png

朱彤作报告

刘俏结合中国的实证证据,阐述了“资本市场与碳价形成”的最新研究动态。他表示,碳中和意味着技术的巨大变革,背后对应着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体现为经济结构和增长动能的巨大变迁。碳中和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经济管理学问题。刘俏介绍了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亟需解决的节点问题,分析了碳价形成机制,以碳风险溢价与隐含碳价格的研究实例解释了如何透过资本市场估计碳价格,并提出相应政策启示与建议。刘俏期待未来经济管理学科能与环境学科进一步深化交流,共同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更多北大力量。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114.png

刘俏作报告

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徐韬分享了“京山碳的创新实践”。他表示,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焦点议题和生态文明、双碳战略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既要减污,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又要降碳,为双碳目标落实筑牢基础。面对痛点、需求以及机遇,污水处理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碳源是稳定达标排放的重要保障。金山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站在水厂的角度,通过大量探索、研发和实践,推出了一款源于蓝藻基材、高质安全的新型生物质碳源产品——“京山碳”,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目前已初具市场及口碑。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137.png

徐韬作报告

谢涛作题为“高质量发展下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机会”的报告。他表示,当前环保产业面临投资的边际效益减退、新建市场的容量变小和竞争同质化的困境,科技创新是环保行业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是破局密钥。谢涛强调,资源化、产品化、技术跨界与创新是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未来环保企业将是为中国先进制造业提供“绿色生态”系统解决方案的新技术开发和利用者,与行业共存、植根于产业、并将技术和服务产品化。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152.png

谢涛作报告

百度智能云水务业务部总经理李超分享了“大模型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环境的创新应用”。他表示,百度已形成了“芯片-框架-大模型-行业应用”的四层架构。文心大模型技术是百度自主研发的产业级大模型体系,基于此项技术推出的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将通过百度智能云为产业带来真正的 AI 普惠。李超谈到,“文心一言”能够进行生态环境领域的数理逻辑推算、溯源规划和事件证据推理,通过大模型重构生态环境知识平台、数字人专家等实现智慧水务的即问即答和精准服务,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供水调度辅助分析、水务智能化监管等场景和实践。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206.png

李超作报告

傅涛分享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他指出,在一个充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行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伪命题。目前,环境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佳,以科研问题为导向与以企业工程为导向的双方未能形成合力。傅涛认为,环境产业在经历了市场化、资本化两次浪潮洗礼后,正在进入产业化浪潮之中。而对产业化的认知,恰恰是产学研融合的基础,产学研的产,指的是有产业的企业,而不是大的企业,没有产业龙头引领的产学研是不能成功落地的。他也指出,产业化的体现就是产品,持续性的产品开发,才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载体。同时产品化不是简单的装备化。环境产品至少需要四要素:工艺技术、有形载体、智能系统、标准和品牌。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222.png

傅涛作报告

2021年,为支持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由E20环境平台牵头,联合环境产业界多位爱心校友及校友企业,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设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校友奖助学金”项目。李其林、白云峰、傅涛为第一届获奖同学颁奖。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242.png

颁奖环节

论坛同期召开了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结合前期提名情况,本场理事会对第四届会长及四位新任理事人选进行审议和表决投票。经表决,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其林当选为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第四届会长,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钱盘生,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涛,中国环境保护集团董事长周康,国能龙源环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建强等增选为第四届新任理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为新一届会长和新任理事颁发聘书。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环境校友联合会秘书长李杨主持。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257.png

理事会现场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309.png

李振山为新任会长李其林颁发聘书

李其林在发言中表示自己有幸接过这一神圣使命,定将竭尽全力为校友们服务。在迈向新时代的转折点上,在产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交叉路口,他将与北大环境领域全体校友继续携手,开拓创新,共同为北大环境学科以及校友联合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326.png

李其林发言

会上,各位理事结合环境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各自所涉产业的工作经验与面临挑战等方面,对校友联合会今后的发展和北大环境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分享了诸多真知灼见和宝贵实践经验。

微信截图_20230530101353.png

理事会与会人员合影

历久弥新五十华章,创新传承引领未来。本届论坛上,与会嘉宾们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实践,观点精彩纷呈,达成了诸多共识。未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同环境领域各界校友们携手探索、融合共生,以学科的进步、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