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福建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发布(全文)

时间:2021-10-28 16:51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第三节建设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

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构建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严控煤电装机规模,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健全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实施清洁替代。以交通、工业、农业、建筑、餐饮、旅游等领域为重点,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加快推进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重点削减小型燃煤锅炉用煤消费量,对以煤、石焦油、渣油、重油为燃料的锅炉和工业炉窑,加快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以及工厂余热、电力热力等进行替代,加快建立完善终端用能供应体系。

大力降低能耗。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淘汰能耗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全面推行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围绕重点行业、企业,加大节能诊断和节能改造力度,强化节能执法检查。加大节能法规标准等落实情况监察力度。加强节能审查和地市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衔接,严格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化石能源消费量大的相关项目节能审查。必要时对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形势严峻、用能空间不足地区的高耗能项目实行缓批限批。

第四节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充分发挥港口、铁路、航空枢纽优势,着力补齐水、铁、空联运短板,打造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加快疏港铁路建设,推进环湄洲湾、环罗源湾、古雷石化园区等重点工业企业(园区)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有效降低公路货运比例,逐步提升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方式比例及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比。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向集中区聚集,形成交通运输物流产业集群。

推动车船升级优化。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持续推进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动发展电动船舶,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客船和老旧运输船舶。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在交通枢纽、批发市场、快递转运中心、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体系。

推进绿色海港建设。提高绿色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码头岸电设施、散货堆场防风抑尘设施建设,推动老旧工程机械、港作机械能源清洁化改造。推进运输船舶转用低硫燃油。全面建设港口油气回收系统,督促船舶改造加装尾气污染治理装备。引导靠港船舶使用岸电,逐步提高岸电使用率。

推进绿色空港建设。推进厦门新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机场项目落实“四型”(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建设要求,发展从地面到空中、从场内到场外绿色空港发展新模式。推进场内特种设备和车辆电动化更新换代,完善场内充电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对机场装卸机械和运输装备实施“油改电”工程。全面推动民用运输机场场内用车电动化,除消防、救护、除冰雪、加油、应急保障等情况外,新增及更新场内用车电动化比例原则上应达到100%。巩固提升机场岸电使用率。

第五节统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相关管理制度的融合。推动统计调查统筹融合,在环境统计工作中协同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调查,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数据报送系统,完善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制度。推动评价管理统筹融合,将应对气候变化要求逐步纳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监测体系统筹融合,探索开展重点单位和城市环境温室气体监测,逐步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统筹实施。推动监管执法统筹融合,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单位的监管并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系统。推动督察考核统筹融合,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碳达峰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等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实施含氟温室气体和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推广六氟化硫替代技术。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发展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养殖,控制农田和畜禽养殖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实施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控制。协同控制工业、农业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加强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在钢铁、建材等行业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试点示范。

稳步推进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二氧化碳配额分配方案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丰富碳交易产品种类,优化企业履约成本。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建立海洋碳汇相关标准并推动纳入碳市场交易。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

第四章坚持生态兴城,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守护蓝天白云,构建生态水系,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城市。

第一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依托现有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及其他公共空间,打通城市通风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光化学污染等问题。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屋顶绿化、雨水花园、微型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系统建设,构建城市良性水文循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1234567...17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