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政策|山东济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时间:2017-11-01 10:59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政府

评论(

日前,山东省济宁市印发了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底线,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以促进科学发展为要务,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提升治理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重点河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50%左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退化湿地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南四湖生态功能逐步提升等,全文如下:

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既是我市改善环境质量的攻坚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济宁、品质济宁、美丽济宁、文化济宁、幸福济宁的工作要求,顺应全市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迫切需求,按照《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强力推进“治气”“迎淮”等重点工作,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环境安全防控能力逐步加强。

(三)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济宁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依然严峻。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带来契机;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大气(气十条)、水(水十条)、土壤(土十条)治理计划已相继出台,体现了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心和力度;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的新机制体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新《环境保护法》出台和“两高”司法解释等进一步加大了违法责任追究和惩治力度。这些举措将为济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难得机遇。

从本市层面看,一批事关济宁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突破,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行政区划调整、曲阜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建设、全国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区等机遇持续放大、加速显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创新的历史机遇。同时济宁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是在较重的能源产业结构和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下解决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加之地域自然气候等客观条件限制,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点多面广、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改善环境质量工作首当其冲、倍受关注。

二是环境风险源密集且分布不合理,守住环境安全底线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三是绿色发展水平不高,以煤为主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转变,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具体实施路径仍需深入探索实践。。

四是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能力和队伍。

三、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创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坚持改革创新和依法、科学治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底线,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以促进科学发展为要务,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提升治理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济宁特色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典型模式,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鲁西科学发展排头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城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宜居宜业幸福城市“五个城市”建设夯实生态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生态优先。

统筹兼顾。

(三)规划目标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南水北调沿线稳定达到国家调水水质要求,到2020年,重点河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50%左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退化湿地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南四湖生态功能逐步提升。

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得到充分保障,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进一步加强,河流、湖泊、滩涂等底泥重金属污染、化工企业集聚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环保优化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国土空间和生态格局更加优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全面打造国家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先行区。

(四)主要指标

1.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50%左右。

2.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

3. 重点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入湖河流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到III类标准。

4.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实现100%。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