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分享】国内第一例30万方以上新开挖水体,丘陵陆生系统转变为清水景观湖项目——麓湖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工程

时间:2017-09-18 10:39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image.png

麓湖引水水质

如何将野水驯化,如何实现临水而居?这是中科水治理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湖泊治理都是对已退化的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而麓湖在形成前就根据生态工程原理,对生态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只要引水污染负荷是麓湖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那么,净水的效果很快呈现。

结缘麓湖后,采用了哪些方法去将麓湖打造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

刘平平:2006年我们加入到麓湖打造团队。前期首先便是对麓湖进行底质改造,使其更适宜水下动植物生长。在陆地上我们会叫土壤,到了湖底就叫底质,但是湖底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层面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土壤适合在陆地上种树,但是并不代表适合在水下种植。第二步的技术就是生态位的建立,不同的鱼、虾适合在不同的生态位生长。我们根据自然湖泊的形状,为每一个物种人为设计适合的生存的环境。

第三步,放在湖泊中的水生物会有一个发展的阶段,不同的物种,有的比较强势一点,有的可能会成为某些物种的食物,这个是自然发展,我们不会去干预它,但是我们会辅佐,不会让一个物种过于强势占领很好的生态位,不允许麓湖中某一种物种有很明显的优势,我们针对此建立一个运行机制去人为地调整控制。

image.png

湖底生态系统示意图

中科水治理的之水理念是“师法自然,大道无痕”,其中,师——学习和模仿;法——原理、规律和方法;自然-未被干扰破坏过的原生态系统状态;大道——先进优秀的工程技术手段;无痕——一种天然生态的状态、无人工雕琢的痕迹。从大自然中领悟道理学习方法;创新研发相关技术并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使生态环保工程真正做到零耗能、可持续、健康长效自我运行,将生态环境恢复到基准状态。

有了前期的深入调查,中科水治理顺利进入施工程序。

第一步:底质改造,使麓湖的水体更适宜水下动植物生长。 

第二步,建立生态位,不同的鱼、虾适合在不同的生态位生长。中科水治理根据自然湖泊的形状,为每一个物种人为设计适合的生存的环境。

第三步,人为调控,放在湖泊中的水生生物会有一个发展的阶段,不同的物种,有的比较强势一点,有的可能会成为某些物种的食物,这个是自然发展,施工人员没有去干预它,但是会辅佐,不会让一个物种过于强势占领很好的生态位,不允许麓湖中某一种物种有很明显的优势,中科水治理对此建立一个运行机制去人为地调整控制。

最后,水生态系统稳定自我运行。

image.png

水生态系统食物网链构建示意图

早在60~70年代,在水里戏水、游泳,淘米、洗衣......这些场景都是见惯不惊,传说在50年代,人们会用锦江水来泡茶,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南干渠的Ⅴ类水只能用来灌溉。但是今天的麓湖做到了。2014年以来,麓湖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水标准,这是饮用水优质水源的标准。夏天的时候开发商会开放部分水域,孩子们穿上救生衣就可以在湖里游泳或者玩各种水上活动。完善的湖底生态链不仅保障了水体的清洁,也变废为宝,为人们带来最健康的麓湖水产。

image.png

中科院水生态构建专家刘正文教授说:“活水”并不等同于流动的水,而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鲜活清澈的水。”

目前,麓湖起步示范区湖域已成型近5年,中科水治理的工程队伍早在2015年就完全退场,麓湖水生态项目全面移交开发商。但是,麓湖的水质并没有因为专业人员的离开就下降,目前水体透明度依然可达2-3米,这是大自然的力量,这就是清水型生态系统零能耗、可持续、健康长效自我运行的效果。

在完成前期打造工作后,生态资源已经呈现,你们还会不会有跟进治理工作?

刘平平:麓湖项目的成功为我们公司在成都甚至是在西南地区作为一个案例,提供了很多直接有效的经验。我们现在正在认真总结,每个月都会进行采样,还专门在麓湖设立自己的实验室,常驻工作人员与甲方管理团队共同进行管理和监测。

image.png

水面树影 水下亦有草原森林

成都麓湖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由丘陵生态系统转变的人工湖。中科水治理在麓湖构建了一个水域可持续生态系统-清水型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健康有效的生物网,实现湖水的自我生态净化,也希望未来中科水治理也会带来更多优秀的项目。

特别声明:我的行业第一名”征文活动仍在继续,欢迎创造、参与或见证了环境企业和参与者积极投稿,说出你的“第一故事”,让大家一起见证历史。

12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