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受到了业界“热捧”。但村镇污水的整体处理率并不高。其中商业模式与运营管理模式是影响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村镇污水治理商业模式的趋势、瓶颈及出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村镇污水商业模式的趋势
村镇污水处理PPP有两个发展趋势:“打捆”方式以及厂网一体化。
城镇化需求的加速对农村和小城镇的水环境治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说两种方式各有特点:
1.“打捆”方式更适合于村镇PPP项目。农村污水处理规模很小,从管理方面考虑,如果每个村有单独的公司来运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时间效率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方面的考虑。因此,农村小城镇PPP模式更倾向于打捆的方式来实施。
2.厂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以前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厂网都是分离的,污水处理厂是PPP、bot的模式,管网由政府来管,落地的农村管网项目比较少。现在开始鼓励厂网一体化,同时政府也提出必须配管网,但是,无论是地方的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各地的乡镇政府,都没有人员,也没有实力运营管网,因此,责任主体是一个问题。现在北京市开始尝试把农村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进行整体PPP运作,责权利是分开的,招商是一起的。
村镇污水处理PPP项目的打包问题值得探讨,首先,支付方式一定要事先设计清楚。不管是DBO、BOT+DB,还是现在推广的PPP和EPC+托管运营,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支付能力和接受程度来确定。如果PPP打包行不通可以采用EPC+托管运营,但后期如何降低成本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农村污水商业模式瓶颈
农村污水治理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产品或整体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从供给侧考虑,村镇水环境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村镇基础设施薄弱,但是却没有比城市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从支持和鼓励村镇水务长效发展的角度,有必要在成本方面做必要的探索,政策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我国农村环境在过去为工业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现在村镇水环境的改善,却过早或过多地让老百姓承担了费用。从短期来看,第一价格难以到位,第二也不公平。还是要推动中央和省,包括县的公共财政或者其他补贴,来推动村镇水环境服务产业化的过程。
三、“谁来买单?”
现在政府推行PPP模式,但很多内地县市都没钱,那么治理的费用该从哪里来?
首先应确定单一的责任主体,例如DBO就是设计、施工、运营一条龙。谁运营,就把设计权、建设权都交给谁。此外,建多少污水处理厂,管网有多长,都是钱的问题,可中央财政的钱已经用到了极致。因此,政府方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使用DBO的合作模式,如果政府资金不充裕,还有一种模式,叫缺口性融资,也属于PPP的范畴。缺的那部分钱通过社会资本融进来,但是政府还是要占据大的部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投钱的数目没有问题,只是钱的用法不对,对资金的运作有问题。
最后,运营的钱怎么来?这里面就牵扯到技术模式的问题,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能耗等等,不可能做成一个不花钱的系统。但是可以尝试一些复合模式,通过别的方式产生运营的现金流,支持运营支付。
四、未来的出路
1.观念问题。例如“十八大”以后,浙江省最早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浙江省政府也最早看到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处。其实政府对于环保的投入,既能产生GDP,也在造福百姓。
2.农村污水收费和分散式污水收费的问题。市政自来水厂收费里面含盖了污水处理费。因此可以把一部分污水处理费做一些财政转移支付,用来支持分散式污水处理,如小区景观水等。建设部出台了不允许自来水补充景观水的规定,因此可以把外河道处理作为景观水的补充水。
3.关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农村污水管网投入占到整个项目投入的60-70%,当大规模开展几百个站点施工的时候,发现采用一体化设备有非常大的优势,不仅能快速完成工程,并且操作方式也是可以复制的。
大的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内容是非常清晰的,多少水量,多大工程,多少造价,多长时间完成,回报率是多少,这些都非常清楚。但是小城镇就没有那么清晰了,由于项目非常小而分散,一旦做的时候,很多问题就出现了。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政府做管网企业做设施。管网可以做成bd模式,三年、五年来完成。如果是厂网一体,差不多需要50-60年才能把成本收回来,资金的回笼会非常慢。如果能引进一些基金或者是信托公司,达成战略联盟,想必也是极好的。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