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考察纪】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为何成为行业标杆?

时间:2015-08-22 23:24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李艳茹

评论(

由E20环境平台、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5(第三届)上海垃圾焚烧热点论坛暨垃圾焚烧产业联盟年会”于8月21在上海同济大学逸夫楼召开。会上,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益表示,中国环境集团老港二期采用SNCR+干法+布袋除尘器+湿法+低温SCR”烟气净化工艺,在节能增效、减少排放方面做到了极致。其排放指标超越了国标和欧盟标准,达到了“蓝色理念”的目标值。下一步将致力于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最优化;功能、外观、品质一体化;技术、建设、运行精细化;政府、企业、公众和谐化。为加强行业沟通交流、实地感受标杆项目亮点,论坛召开次日,与会人员前往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参观考察。

1.jpg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由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所属企业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上海环境集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地址位于上海浦东老港基地东南角,占地面积约240亩,总投资约14.7亿元。项目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年发电量超3亿度。

586931480072353581.jpg

进入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大区域的绿化、开阔的视野、临湖的美景让考察人员惊叹不已。园区内垃圾抓斗倒置造型的雕塑如盛放花朵,既突出主题又不失美观。项目解说人员介绍,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运作流程大致为:混合生活垃圾经过压缩后运至垃圾厂,进入垃圾坑,经过4-6天的发酵,再由抓斗将其抓入焚烧炉入口进行焚烧。垃圾燃烧产生的烟气采用湿法处理,产生的飞灰经螯合固化后,送危废填埋厂填埋,产生的炉渣(约为原始垃圾重量的19%)固化为砖块,外运进行综合利用,在实现了蓝色焚烧“近零排放”的同时,有循环、有产出、有增量,是“蓝色焚烧”的典型代表

垃圾发酵充分后再进行焚烧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有两个55m×27m的“分坑式”垃圾坑,坑内垃圾根据时间不同分区域堆放。垃圾坑上方设有多个容积为12m3的液压多瓣型抓斗,一次可抓取垃圾8吨左右。在垃圾发酵期间,抓斗间或抓起垃圾再抛下,以确保垃圾混合充分,使水分更快风干;正在垃圾发酵完成后,抓斗抓起垃圾,送至焚烧炉入口处并抛下,使其焚烧。焚烧炉采用先进的R型往复式机械炉排炉技术,分为干燥段、燃烧段和燃尽段,炉排有效面积约为130m2。垃圾坑中的臭气由气泵抽至焚烧炉口用作焚烧用风,加速焚烧库燃烧。每台焚烧炉配有一台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生产的蒸汽用于驱动汽轮发电机。

541532026318522704.jpg

湿法烟气净化确保达标

项目的烟气净化采用了NaOH溶液湿法洗涤净化工艺。湿法洗涤系统采用进口专项技术、国内生产设备的方式,洗涤塔采用“喷淋+填料+筛板”相结合的方式,可保证高效的污染物净化率。引风机出口温度约170℃从烟气换热器的下部、后侧进入GGH,经过换热后温度降至约108℃,再从GGH的下部、前侧进入洗涤塔下部,并在塔内向上运行。塔内的烟气经洗涤塔内的冷却、填料层、喷淋层、除雾等工艺,使烟气得到高效净化。

解说人介绍,虽然湿法成本稍高,但可以完全保证排放的烟气达标。

袋式除尘器在除尘同时进一步去酸

项目共设4台袋式除尘器,不设旁路,滤袋采用纯PTFE覆膜工艺制作,袋笼材质为不锈钢,从减温塔莱的带有飞灰和各种粉尘的温度为175℃的烟气,经熟石灰及活性炭喷射系统进行除酸和重金属吸附后,再进入袋式除尘器。每个布袋分6个隔仓,烟气从滤袋外部进入,从隔仓顶部排出,焚烧产生的烟尘、熟石灰反应剂和生成物、凝结的重金属、喷入的活性炭等均附属于滤袋表面,形成一层滤饼,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在此与过量的反应剂进一步起反应,使酸性气体去除效率进一步提高;活性炭也在滤袋表面进一步起吸附作用,附着于滤袋外表面的飞灰经压缩空气反吹排入除尘器灰斗,飞灰经旋转排灰阀排至下方的飞灰输送机。

648312873402557737.jpg

介绍人员表示,该项目所有系统线的在线监测数据均在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显示,实时可查。目前,项目排放数据均已达到欧盟标准(部分超越),并接入国家环保部网站。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