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国际水务市场不应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时间:2014-04-30 11:5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贡玮

评论(

中国水务企业“走出去”正当时。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更多水务企业将目标锁定海外市场。但是激烈的竞争格局及复杂的国际形势,让中国水务企业国际化道路难言顺畅。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助理、工程部主任辛修明在2014水业战略论坛坛上曾经指出,国际水务市场的市场保护、准入限制以及对中资企业的歧视现象有所增加。在同一场合,桑德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魏娓介绍,桑德已获得两个标志性的海外水务项目,但中东、拉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的目标市场,虽然潜力巨大,看上去很美,但受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容量并不大。

从历史眼光看,中国水务改革走过的路径与之相似。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水务行业改革开启,一批国际水务企业如威立雅、中法水务相继进入中国,洋水务威胁论几乎从未终止,一种强烈的对外商外资本能的排斥情绪在社会上弥漫。但是事实证明,外资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的进入,不仅为中国水务行业带来了需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了水务市场的活力,促进了中国水务企业的成长。

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无论“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离不开开放的心态和敢于竞争的胸怀。因为开放与竞争,今日的中国才得以回归市场经济,中国才得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新加坡电力行业改革。发轫于1993年的新加坡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新加坡政府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运用市场手段引导电力投资、建设、运行,吸引了中国华能、马来西亚杨忠礼、日本丸红等国际电力集团赴新投资,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外资企业占新加坡电力市场份额总量的85%,并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反观同属公共事业服务的新加坡水务市场,国际化程度却仍然较低。因此,于3月末结束投标的新加坡樟宜第二新生水厂项目格外引起中国水务行业的关注。据中国水网了解,该项目采用DBOO(设计-建设-拥有-运营)模式,水厂设计规模为22.8万吨/天。参与投标的有5家企业:北控水务&新加坡联合工程(UE)联合体、新加坡凯发集团、三菱重工&第一太平有限公司联合体、三巴旺&IDE联合体及新加坡胜科公用事业私人有限公司。虽然北控水务&新加坡联合工程联合体以水价最低的优势位居第一,但截至目前,新加坡政府尚未公告最终竞标结果,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让我们回顾一下新加坡类似水务项目的情况:在新加坡水务行业近几年的公开招标中,虽然均有国际知名企业参与,但还没有一家国际公司中标。如,2002年的新加坡第一座海水淡化厂,日本三菱、美国AES Transpower、澳洲Vivendi Water公司参与了投标,最终中标方为新加坡凯发公司;2007年樟宜新生水一期招标,新加坡胜科击败了威立雅和亚洲环境等国际水务公司中标;2010年TUAS海水淡化厂公开招标中虽有5家外企参与,但仍被新加坡凯发获得。

此次中国企业在位居第一的情况下能否成功获得新加坡樟宜第二新生水厂的设计、建设、拥有及运营权,打破新加坡水务市场的魔咒,成为第一家成功投资新加坡水务行业的国际公司,让我们非常期待。

中国水务企业最终跨过国际水务市场的“门槛”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毫无疑问,中国水企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一批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到投资并购等环节形成了完整产业链的优秀企业已脱颖而出,特别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水务问题,为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条件,兼以世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更为水务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指出,中国水务企业“走出去”具有了新的落脚点,就是培育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水务公司。

中国水务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全面崛起,也许尚需时日,但是如何享受更加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更加充分、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却是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亚当•斯密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因此,中国水务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里需要做好更多的功课,如更有效地与甲方沟通、更积极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更努力地打造企业的品牌等,而不是仅仅抱怨国际市场看上去很美。

编辑:贡玮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