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首次提出: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改革将向公益性和竞争性两个方向集中,其中“公益性国企”是“在中央企业层面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地铁等方面的企业”。近期,笔者在与几家大水司的负责人沟通时,大家普遍表示:水务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新局面了。初闻,令人倍感振奋;转而细想,发现并非如此,其效用存疑。
一、将水务定位为公益,不符合企业的本质属性
何谓“公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公共的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公益性组织,是指非盈利性的、具有社会效益性的公共性质的组织,如政府、公安机关、消防队等国家机关等,广义上也包括由民间发起、利用民间资源创造社会效益的社会团体,公益性组织的根本特征是非盈利性。“公益性国企”则是国资部门创造的一个新词。
公益性和竞争性不是一组对称的概念。竞争性对应垄断性(包括自然垄断和强制垄断),但垄断性不等于公益性。垄断性组织往往具有公益性,但非垄断性组织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乃至很强的公益性,如食品加工企业、制药厂、建筑公司等,由于涉及生命健康、居住安全,这些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不能因此将其定为公益性组织(企业)——显然,这些经营者都是企业,并且是充分竞争性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还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同理,水务企业也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也不能因此误认为是公益性组织(企业)。
二、将水务定位为公益,会落入“半公益性陷阱”
由于公益性组织享受财政供养,不存在资本回报的硬约束(民间公益组织接受民间无偿捐赠),且从业者多是公务人员或事业单位身份,而我国水务行业长期大面积亏损,职工收入每况愈下,被体制边缘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因此一些朋友希望借此机会改变行业处境,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个希望是美好的,但缺乏现实的条件,落实很难。
一是目前的财政体制和水业在体制中的地位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陷入“半公益性陷阱”。在地方政府管理的国企中,水务是固定资产投资大、持续投入高而产值小、收入水平低的行业,在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中不占优势。水务下一步的改革,如果想比照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财政供养,一是地方的财政供养能力不足,二是这种方式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十分有害,不应成为水务人追求的目标。国资部门提出的所谓“公益性国企”,会从政策层面强化水司业已面临的窘境:在水司为政府分担公共服务责任而要求补贴,或因成本上升而要求调整水价时,政府和公众会认为水司是“公益性”;在水司要求公共财政对水务设施增加投资、予以政策性扶持时,政府则认为水司是“企业”。水司徘徊于体制和市场之间,既丧失了市场主体地位,又享受不到体制待遇,陷入“半公益性陷阱”。
二是来之不易的价格改革成果会戛然而止。水务、石油、石化等中央企业和公交、地铁等地方管理的公用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价格机制问题,即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快速上升和政府定价机制僵化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数年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通货膨胀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压力,水价被动调整的压力更大。如果此时将水务定位为公益,调整水价必然引起民意的反弹,不仅质疑“公益性国企”上调产品价格的道德性,更质问其合法性,地方政府将无法说服公众,水价调整政策将很难出台,即使出台也很难在基层落实,水务行业的状况将会发生更大的困难。
三是已实行产权多元化的水司将难以自处。目前,全行业半数以上企业实行了产权多元化,少数实现了上市。如果将水务定位为公益,这些改制企业岂非成为“公益性民营企业”、“公益性上市公司”?在公益性的概念下,社会公众对水司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正常盈利一定会产生质疑,行业自身也无从辩解。届时会出现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局面:千辛万苦实现上市的水务公司被迫要求退市,实行职工持股的水司会强烈要求政府收回国有。走回头路,是改革的最坏结果。
三、明确改革发展路径,警惕从“半市场化困境”滑向“半公益性陷阱”
2002年12月以来,上层设计的以简单市场化为主导的改革路径,在水务行业形成了“半市场化困境”,造成了有目共睹的危害。但基层在探索时也形成了一些成果,引进了市场机制,大部分水司实现了公司制改建,加快了薪酬与绩效考评制度建设,水务产业链延伸得到重视。各地政府开始尊重水司的民生地位,轻易不敢再搞简单市场化和“一卖了之”,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允许水司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自己。
上述成果是十年改革形成的宝贵财富,来之不易。“半市场化困境”的形成缘于对水务特征缺乏深刻识,在制度设计上做出了对自然垄断企业实施市场化改革的蠢事。下一步深化改革,制度设计者再也不能摸着石头过河,更不能作秀为本。基层则应在十年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纠正偏差,通过抓住我国城市化的历史机会扩张水量、增加收入,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涉水服务业等创新商业模式的手段弥补主业收入的不足,利用资本市场寻求发展突破,谋求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职工生活的改善。
过去曾听领导们说“革命道路就是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不断前进”。这种“左”、“右”摇摆可能是革命的、浪漫的,但其原因是缺乏成熟的思考等,结果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大量深层次矛盾、深刻的理论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我们多一些严谨和理性,少一些浪漫与作秀,这样才会少走一些弯路。
(作者系国融大通国际财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编辑:成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