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教育概况:
1981年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及成果业绩:
1981年至今,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作
1997年6月-1998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访问研究1年,
2003年8月-2004年1月,丹麦技术大学环境与资源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环境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给水排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工业水处理》、《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杂志编委。教育部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排水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市政府环保产业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国际水学会(IWA)会员。 主要从事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过多个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其主要成果有,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移动床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安全饮用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天津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引滦水微污染特征与生物预处理技术”,主持教育部天南大合作项目“水和废水处理的创新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技项目。开发出新型轻质生物填料以及用于小型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并在多项环保工程中应用。开发出气井采出废水达标排放的集成化处理工艺,解决气井采出废水的处理达标排放问题。成功地将悬浮附着生物厌氧-好氧技术应用油田采出废水处理中,主持设计2座油田采出水处理厂。对污泥超声预处理与快速厌氧消化、光催化氧化与膜分离技术结合、颗粒污泥SBR同步除磷脱氮等方面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开发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综合集成技术,并建设示范工程。主持和参加过多个中小型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设计。近年来获得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参加编写著作2本。2002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污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污泥超声破解及污泥资源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与膜分离过程,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厂设计、咨询,水处理设备开发。
专业论文、著作:
代表性论著:
1. 季民,修正技术政策导向,发展可持续的污泥处理技术,水工业市场,2008,10:6-9
2. 潘留明,季民,王苗苗.臭氧强化光催化对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环境工程学报, 2008, 2 (5) :660-663
3. 杨洁,季民,韩育宏,等.污泥碱解和超声破解预处理的效果研究.环境科学, 2008, 29 (4) :1002-1006
4. 张昕,季民,刘卫华,潘留明,刘洪海, CuO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工业水处理,2008,28(6):23-26
5. 张斌,孙宝盛,季民,赵祖国,MBR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与分析,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192-2199
6. 王卫红 季民.9种沉水植物的耐盐性比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4):1259-1263.
7. 张楠 季民 王卫红 王苗苗.利用川蔓藻抑制景观水体中小球藻生长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3):24-27.
8. 王卫红 季民 薛玉伟 唐运平 张志杨.利用耐盐沉水植物控制滨海再生水景观河道的富营养化研究[J].海洋通报,2007,26(1):73-77.
9. 卢姗 季民 王景峰 魏燕杰,颗粒污泥SBR处理生活污水同步除磷脱氮的研究,环境科学,2007,28(8).-1687-1692
10. 杨洁,季民,韩育宏等,碱解预处理对污泥固体的破解及减量化效果,中国给水排水,2007,23(23):93-96
11. 王卫红,季民, 滨海再生水河道中沉水植物的恢复对水质的改善,农业环境科学,2007,26(6): 2292-2298
12. 季民,杨拓,张亮,李征,霍贞,刘卫华,. MBR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给水排水,2007,(9).
13. 潘留明,季民,王苗苗,张昕,陆彬,. TiO_2纳米管的制备及对O_3的催化性能[J]. 化工学报,2007,(11)
14. 季民,张亮,金洛楠,. 光催化反应系统降解酸性湖兰7的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2007,(S1).
15. Ji Min, Liu Weihua,Sun Lina, Ren Zhiyong,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s, algae 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precurrsors sinmutaneously by th new combined processes, J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2005, August ,Vol 12:69-74 (EI)
16. 王暄,季民,王景峰,刘壮,杨造燕,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厌氧磷吸收现象,天津大学学报,2006,39(2):214-218 (EI)
17. 季民,金洛楠,傅剑锋,李湘中,偏电压对Ti/TiO2光电催化氧化富里酸的影响,环境化学,2006,25(2):145-148
18. 季民,王苗苗,姜少红,刘卫华等,AF-MBBR技术处理高盐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1),93-95,98
19. Min JI, Nan ZHANG, Ke-qiang ZHANG, Hong-sheng ZHANG, Zhen HUO. Upper Limit of Residual Chlorine in Reclaimed Wastewater. Water Practice and Technology, 2006, 1(2): 1—6.
20. 王喧,季民,王景峰,杨造燕,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5,21(8):91-93
21. 王喧,季民,王景峰,杨造燕,刘壮,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厌氧快速吸收有机物的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2):322-327
22. 季民,杨洁,孙丽娜等,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活性炭深度净化技术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5,21(3):291-292
23. 季民,王坚,张绪强等,气井采出水综合处理装置的生产型试验研究,工业水处理,2005,25(3):32-36
24. 刘卫华,季民,杨洁等,高藻水中污染物氧化降解及卤代烃生成的控制,中国环境科学,2004,24(6):679~683
25. 王芬,季民,剩余污泥超声破解性能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3):584~587
26. 王暄,季民,杨造燕等,厌、好氧周期循环下的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2):12~16
27. 季民,刘卫华,任智勇等,新型组合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水处理技术,2004,30(6):333~337
28. 季民等,移动生物膜床处理生活污水, 中国给水排水, Vol19,No2,2003.
29. 季民等, 厌氧-好氧移动生物膜工艺处理冰淇淋废水的试验研究, 环境工程, Vol21,No1,2003
30. 季民等,微污染水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试验研究,工业用水与废水,Vol.34,No.6,2003
31. 季民等,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引滦水中藻类的去除,中国给水排水,v19 n8,2003。
32. 季民等,厌氧-好氧串联系统对慢速可生物降解COD的去除(Ⅰ):对不同基质COD的去除能力,农业环境保护,No1,2002 。
33. 季民等,厌氧-好氧串联系统对慢速可生物降解COD的去除(Ⅱ):高温厌氧升流式污泥床的反应机制,农业环境保护,No2,2002 。
34. 季民等,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的数学模拟,中国给水排水,No5,2002.
35. 季民等,两种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方法性能比较,给水排水,No10,2002
36. 李如莹,季民等,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应用与问题讨论,工业用水和废水,2002
37. M. Ji, J. Yu , H. Chen & P. L. Yue, Removal of Slowly Biodegradable COD in Combined Thermophilic UASB and MBBR System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olume 22 Number 9, 2001.
38. Ji Min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philic anaerobic acidogenesis of starch wastewater,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Vol.15 , No2, 1999.
近期研究项目动态:
参加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北方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天津滨海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优化与节水控源减排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20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