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03-07 10:57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傅涛
由于环境保护的部分公益属性,长期以来,关于环境领域市政公共服务领域要不要市场机制、环境服务费是市场定价还是政府定价、环境产业发展应由市场引导还是政策引导,争议始终不断。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坚定地认为,环境治理必须依靠产业的力量,而产业的发展,必须崇尚市场。“虽然环保行业是政策性行业,政府干涉非常多,但在交易环节,真正的治理环节,必须崇尚市场。以前,我们用行政化的手段来做环保,实践证明效果有限;现在,我们必须要用市场手段、产业手段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环境产业的先天不足及后天弊病
傅涛认为,相比于其他行业,环保行业有其特殊之处:“它有两个甲方,一个是地方政府,一个是排污企业,这两个甲方并不是理性采购、追求性价比,相反,他们都不是出于自身意愿去购买环境服务。可以说,环保产业是因为环境服务外部化而产生的,看似很大,实际很弱小。”因而,在环境产业成长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推动。
而在过多的政策推动下,环境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充满了政策陷阱、社会陷阱。“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司都走得很难。即使是环保产业中规模较大的一批企业,在现在治理结构之下,也是问题颇多,和其他行业有很大差距。”
傅涛指出,目前,环保行业的积弊主要体现在非市场偏失导致的产业错配。“以前,环保需求大部分是政府说这事儿要做,我们就蜂拥而上,但是我们不知道能不能满足他们,也不知道这种需求对不对。地方政府在配置中间严重忽视了真正的需求,因此造成了资产错位,垃圾焚烧厂在哪儿建?建成什么规格?什么时候建?都不是按照市场需求配置的。”
实践证明,环境产业局部过剩已初现端倪:垃圾焚烧、市政污水处理费用持续下挫。
环境政策及市场已开始自发调整
“所有反市场所做的收入预期、增长预期都是值得怀疑的。”傅涛指出。在新常态之下,面对税收下滑、监管透明、财政设有上限的背景,地方政府大包大揽的能力减弱,已很难在《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之中独善其身。随着环境产业资源错配问题的暴露,政府政策也在逐渐倾向于利用市场机制。
傅涛指出,在近年出台的环保相关政策中,市场化导向已较为明显:
国发60号文对重点领域投资体制的改革,其实是回答了增量在哪儿的问题,且允许项目融资、允许产业基金的发展、允许政府资金去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允许政府补贴私营企业。地方政府在多方面的权利都被装进了笼子,这给市场机制带来很大的机遇;
“三中全会”强调了要重点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让市场作为主导,来促进环保的落地;
“水十条”的各项指标均展现了从环境效果出发的基本原则,而结合中央各项改革的进展,必然在不同治理领域带来交易结构的升级,市政设施的特许经营、工业领域的第三方治理、环境修复领域的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都是在单元任务上的局部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完善环境服务价格政策,要求按照“污染付费、公平负担、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原则,合理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
“这种变革在影响我们几乎所有的产业环节。这两年所出的政策多于过去10年的,几乎所有政策都被重置了,收费政策、财政投资政策、产权政策、金融投资PPP政策、环境监管政策,接下来的产业重构将相当深刻。”
近年来,“新供给”一词渐热。“新供给”新在哪里?政府、企业、专家都有不同的理解。傅涛则认为:“我所理解的新供给是在我们政府新市场机制之下解决产业问题的新供给。在供大于求的时代,政府的非理性市场干预并不是真正的新供给,新供给应该是基于市场、基于需求、基于客户。”
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一共有近4万家公司,但傅涛认为,现有的大部分公司都将经历生存困难,80%以上的环境公司会终结。傅涛指出,面对深刻的产业重构,创新、迎接资本时代、生态与开放是企业的根本出路。
为此,傅涛带领的E20环境平台,一直崇尚用商业之道和市场化理念解决环境问题。同时,傅涛也对未来的环保市场充满信心:“我相信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坚定。”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李艳茹 时间:2016-3-4)
编辑: 李晓佳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